第266章 275万众瞩目,龙章凤姿
“灵宝本先天而生,自成一小天地,即为秘境”
“秘境隐于现世,只有灵宝之主才能开启”
“如我楼观道之三元极真洞天,朝廷之大赤天太清境,青龙寺之大日如来法界”
青龙峰中,太乙师徒并肩而立,看着两仪峰下的演武场,无数弟子在其中穿梭往返,准备着接下来的考核。
“师父,龙舟秘境里是前周皇帝的行宫,藏有杨英从天下搜罗来的各种珍宝。”
“掌教师伯说让我进入秘境修炼,咱们的三元极真洞天里的机缘,是天材地宝?还是?”
老道士摇摇头,“天材地宝算不得什么机缘。”
“世人只道宗师和大宗师威压天下,却不曾算过,供养起来耗费有多么巨大。”
“我楼观道弟子上千,每年吞吐的资源都是海量,各种珍宝是搜罗了不少,但消耗得更多。”
“尤其是近几年四处战乱,阻断了交通,各地的供奉基本断绝。”
“只靠着咱们自己的产出,结余不了太多,况且对你们来说也未必适用。”
太乙真人转身走向妙严宫,示意李存孝跟上。
“洞天秘境中最要紧的,还是灵气。”
果然。
李存孝闻言并不吃惊,毕竟他在龙舟里已经享受过灵池沐浴,自然知道其强大功效。
可以说,天梯之前,武者靠着丹药和妖魔血肉修行,尚且能够跟得上消耗。
但是天梯之后,因为要提炼真元,普通丹药的作用越来越小,而灵气对于修行的重要性则越来越高。
可问题在于,相对于活跃的魔气,灵气又是一种十分惰性的物质,吸收起来极为不易。
武者感知天地、吸纳灵气、提炼真元,每一个步骤都十分消耗心神,就像用小溪流水冲击巨石一般难以推动。
但秘境则不同。
灵宝先天合道,凝聚灵气乃是本能,不必耗费心思,武者便能直接获取现成的灵气。
这一点,对于还没有打开玄关,元神力量不足的天梯武者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
二十四节天梯,难度不高,就是水磨工夫。
原本李存孝的预期,在能够得到足够的四神大丹补充下,也还要至少一年时间才能天梯圆满。
但若是能进入洞天秘境修炼,这个时间就可以大大缩短。
在如今这个多事之秋,能比他人快上一分,便能多一分生机。
何况李存孝在和文中子交手以来,与龙舟之间的联系越发密切。若能早早天梯圆满,打破玄关,说不定能在成就宗师前便将灵宝掌握呢?
“洞天修炼的机会只有五脉真传才有,五年方得一次。”
“要算日子的话,论理说就算你成了真传,也要再等三年。”
“但时不我待,这一回,是你掌教师伯破例了。”
“弟子必定全力以赴,以报师伯和师父的关爱栽培”
李存孝闻弦歌而知雅意。如今他也看得出来,三位门主态度暧昧,不全是向着楼观道。
倒是严道通和太乙,两人感情深厚,是同一战线。
“你心中明白就好。”
入得妙严宫,早就得了吩咐的木叉已然带着一帮杂役弟子等候。
手中一张张托盘,次第盛放着嵌宝莲金冠、深紫道袍、纱衣、云头履、玛瑙玉柄拂尘,俨然是真传的装扮。
“师父,我还没行典礼”
“那又如何?你都能越级杀明教五明子了,还有人敢在这时候挑战你不成?”
老道士翻了个白眼:
“去去去,将衣服换了,也让那些庸夫俗子,见见我徒儿的风采!”
演武场在两仪峰脚下,为四象四峰环绕,方圆十几里,经年累月为弟子门人践踏,早就平坦坚硬如铁石一般。
平日里是弟子们打熬武学,切磋比斗之地。又因为和三清正殿相对,是以历年的宗门考核,都处在此处举行。
此时的演武场,早已人声鼎沸。不止有参与考核的弟子,负责考核的长老,还有跟随高骈到来的一干朝廷要员。
“外面烽烟四起,此处倒是热闹。”
远远地,李存孝就看见了郭钊等人,往日这几位真传都是各成一派,如今却都是围拢在那背负黑白双剑的青年身边。
“李师兄!”
“李师叔!”
“李师弟。”
“存孝师弟,快来与大师兄见礼。”
国朝除帝王之赭黄色,其下以紫为最贵。受册封的道门真人、佛门大德,皆是紫袍,与朝中三品大员相当。
真传服浅紫,其中意味不言而明。
李存孝莲金冠,紫袍外罩素纱,脚下云履,贵气中又多几分清俊飘逸。
见到他来,不少弟子长老也纷纷打招呼,声音一直到他的脚步停下才短暂顿住。
“大师兄”,拱手一礼,刚刚举起便被薛天运伸手扶住。
“李师弟不必多礼,都是师兄弟。”
这位楼观道的当代首席并不摆什么架子,言行举止,都有一股温和清净之意,和掌教严道通颇为相似。
看见李存孝穿着真传的紫袍,几人都没有露出异色。
毕竟对方的天赋和实力有目共睹,穿或不穿,抑或今日这典礼来或不来,也不过是走形式而已。
简单寒暄了几句,几人便一同上了观礼台。
观礼台上皆是门主、长老,朝廷的紫袍大员,王侯贵胄。
当然,最中央的位置,端坐的自然还是掌教严道通和中书令高骈。
“李师侄。”
数千人的会场十分嘈杂,但严道通一开口,李存孝却听得十分清楚,当即循声走了过去。
“这位是礼部尚书兼同平章事,王昭范王尚书。”
“这位是彭城县侯,金吾卫刘巨容将军。”
“这位是”
在座的都是朝廷要员,李存孝一一见礼。
客套话就那么些,这些人又是身居高位,又是长辈,干巴巴的赞赏恭维几句,走马观而已。
“这是真定法师,早些时候你们已经见过了。”
俊美年轻的紫袍僧人摸着自己的光头,等李存孝行完礼,又叫来一个小光头:
“这是劣徒如海,日后你们相见,还要多多切磋砥砺才是。”
李存孝和对方见礼,眼神在对方五尺上下的身高上多停留了片刻。
武人锤炼气血,身量高大是常态,这位宗师的高徒如海和尚,看上去却像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比木叉还稚嫩些。
但李存孝听李思齐说过,此人实际上已经三十多岁,外貌如此,完全是所修武学的原因。
“契此师兄可在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