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着就是欧洲的代王、肃王、辽王、宁王、韩王、沈王——这六位藩王先是乘坐自家战舰到地中海,然后再换成大明的水师战舰回京,倒也没去绕道非洲南部,故而才能回来的快些。
最后抵达大明京师的,自然是湘王朱柏以及鲁王世子朱肇煇——却是朱檀病重,难以乘船远航,便让世子朱肇煇替他回来奔丧。
除此外,雍王朱樉回到京师为朱元璋守丧半个月后,忽然得了重病。
原来,朱樉在走南太平洋航线时船队经历了一场风暴,他人虽然没事,却吃了不少苦头,再加上五六十岁了,回京后为朱元璋守丧疏于调养,病一发便不可收拾了。
好在京师医疗条件很不错,朱樉虽然病得挺重,却还是在专业医疗团队的治疗下稳住了病情,不至于有性命之忧。
只不过,他的身体想要恢复到能出海航行的地步,却需要调养很长时间···
···
转眼到了永乐七年(1412年)。
中南半岛的占婆、南掌两国在大明帝国的外交、贸易及文化输出等多方面压力,再加上光明卫在内活动,终于扛不住了,在二三月间先后上表请求内附。
中间走了一些流程,再加上朱雄英假意推辞一番,等到五月份,占婆、南掌两国终于成为大明帝国的一部分。
六月份,朱雄英下旨,设立沧南行省。
至此,中南半岛上便只剩下暹罗王国了,虽说为大明藩属国,可因为四周皆是大明直属之地,暹罗便如同那国中之国一般,自然是压力大增,其国内主动请求内附大明的呼声也一下子高涨起来。
但因为暹罗之前国势正盛,几代国王也并不昏庸,甚至颇为强势,所以并未有内附大明的想法。
及至永乐七年八月,暹罗国王被人刺杀了,据说幕后主使者是大王子,随后其他几位暹罗王子纷纷举兵讨伐大王子,暹罗由是陷入了内乱。
十月,袭封黔国公爵位不过两年的沐春奉命率领十万明军,介入暹罗国的内乱,仅用两三个月便彻底平定暹罗内乱。
因为这场内乱当中,暹罗王室几乎死绝,最后由其国内几位大臣扶持的一位王室远亲即位为暹罗国王,并在不久后就上表请求内附大明。
朱雄英自是假意推辞一番才同意下来。
就这样,永乐八年(1413年)七月,中南半岛的最后一个独立国家消失了,大明设立万象行省。
同年十月,大明朝廷又改吕宋都司为吕宋行省,并将婆罗洲北部诸多卫所及苏禄群岛诸卫所合并为南洋都司。
及至年底,朱雄英又对海军都督府及海军进行改编——大明海军被分为七部分。
其一名神龙卫,属天子亲军序列。虽然只是一个卫,但却拥有三个卫的兵员,即一万六七千人,且装备着大明目前最先进的铁甲战舰及各式海战火器。
然后便是东海水师、南海水师、北海水师。
这三支水师主要负责巡防东海、南海及高丽、日岛、北洋都司周边海域。每个水师也是三个卫的编制,只不过舰船、火器等装备,乃至兵员素养,要比神龙卫差一个层次。
再后面还有太平洋水师、大南洋水师、大西洋水师。
这三个水师亦各自只有三个卫的编制,舰船与东海、南海、北海三支水师看齐,但在火枪等海军将士的单兵装备上,却要比三海水师略差一些。
不过后面六支水师将士军饷倒是一样高,甚至三大洋水师因为经常出远航任务,有多种补贴,实际军饷还要高出一大截。
这里面,太平洋水师负责巡游美洲西海岸、澳洲等地,相当于环太平洋海域都算是其辖区。
大南洋水师则负责后世的南洋诸岛及印度洋区域。
大西洋水师则负责非洲西海岸、欧洲西海岸,并在未来负责美洲东海岸区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