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十月末的天气已经有了几分冷意。
刘若雪离开报社后,便骑上一辆最新款的女式自行车,沿着街道不紧不慢地行驶。
一名婢女和一名女护卫也都骑了自行车跟在后面。
为了方便骑车,她自是不可能穿着罗裙,而是穿着一条女式长裤,外面则是一条衣摆三分及膝的月白长衫,袖口在此时来讲也算是颇窄的。
刘若雪这般打扮在此时的京师倒也不算异类——很多女子出来做事为了方便,都是类似的打扮。
便如后面的女护卫,为了方便打斗,干脆就是一身更为紧身些的短打劲装了。
刘若雪并未回刘府,而是带着婢女、护卫来到了一座名为“天然居”的茶楼。
这处茶楼虽在内城,却占地不小,由三栋楼与一座大院子构成,装饰典雅而不失精致,可以说低调中透着奢华,是如今京师中高层人士谈事、休闲最喜欢去的场所之一。
刘若雪到来后,直接前往西楼三层的一个包间,里面已经有一人在等待,却是刘若月。
“大姐怎么来的这般晚?我看那人都来了有一会儿了。”刘若月迎上来说道。
刘若雪道,“工作上的事耽误了会儿——约定的时间是六点半,现在不是还有一刻钟吗。那人在哪里?”
“就在那边的翠华阁。”刘若月指向同在三楼的另一个包间低声道。
刘若雪一笑,道:“那好,你就按计划去试试他。记住,可不能像上次那样过份了。”
刘若月露出囧色,道:“哎呀,吃一堑长一智,这回我肯定把握好分寸。”
说完,便拿出一个镜子,看看自己的妆容、打扮是否得当,然后便稍稍整理衣衫,走了出去。
刘若雪和婢女、护卫则留在包间内,透过打开的窗户,看向那“翠华阁”。
原来,刘若雪此番是来与人“相亲”的。
若按大明传统规矩,自是让一方家长带着孩子到另一家去拜访,名义上是两家家长叙谈,中间则让两个孩子匆匆见个面——一般而言都是女子偷偷看男子一面,看是否满意。
这在以前,已经算是相对开明的父母的做法了。
毕竟以前大多数都完全是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结婚前,夫妻两人从未见面的。
只不过近一二十年大明风气越加开放,年轻人们也越加自主,才渐渐有此改变。
而刘府对儿女这方面的管束则更宽松些。
所以,当刘若雪说,将人一个个请到刘府见面太过麻烦,因为不可能单独请相亲的男子,还需请其长辈,届时则需要刘宽、朱蕙兰在——朱蕙兰还好,刘宽作为天工院院正、军机大臣,日常还是比较忙的。
而且,这样把人请到府上,若刘若雪最终相不上,对方面子上总有些过不去。
所以,刘若雪便提议仿照后世相亲,让她跟对方先私下里见个面,觉得可以,再让彼此父母见面。
前两次见面,刘若雪都未相中。
后来刘若月也参合到此事中,并且提议,由她出面试试相亲之人的品性,以免刘若雪识人不明、遇人不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