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改道工程如今是大明内政中的重点工程,既有督察院的御史监督,又有锦衣卫暗中监视、察访,刘宽很难想象,在这么严厉的监督下,竟然还有人敢借机谋取私利——难道为了赚钱连命都不想要了?
朱元璋道,“据咱了解,那几个人倒也没有以次充好,只不过是借势多赚朝廷的钱,让咱心里很不舒服。”
‘原来如此。’
刘宽心里松了口气。
然后他便道:“太上陛下,黄河改道工程中相当部分施工材料都是向外采买的,既如此,难免让商贾从中赚钱。”
“只要能够保证材料质量,没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商贾能赚到更多钱也是他们的本事。”
朱元璋哼道,“你懂什么?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他们这么做,多赚朝廷的钱是其次,关键是坏了规矩、法度。”
“这口子一开,以后必然会有人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此风必须严惩遏制!”
刘宽听了微愣,随即道:“太上陛下说得对,是臣想差了——此事陛下可知晓?”
“咱还未跟雄英说,倒是想看看他什么时候能发现端倪——自当年咱让位标儿,锦衣卫便一分为二,其中一小部分由咱调用,剩下的大多数归标儿用,如今又传到雄英手上。”
“如今看来,这父子俩对锦衣卫掌控得都不怎么好啊。此事咱查到了,雄英却还一无所知,便可见一斑!”
听此,刘宽暗暗为朱雄英捏了把汗。
同时也暗暗感叹,朱元璋虽然已经老朽,可若针对性去办某件事时,依旧老辣,非常人可比。
但朱雄英既然是他的学生,他肯定得帮忙说几句话的,于是道:“陛下日理万机,难免顾及不到的地方。”
朱元璋却道,“此事既还未影响工程,你便先别跟他说,咱倒要看看,他究竟何时能察觉黄河改道工程和锦衣卫的问题。”
刘宽苦笑,但还是应道:“是。”
接着,朱元璋又跟刘宽聊了一些其他事,大多还是国家治理方面的问题,并且以地方上的“小事”为主。
由此可见,朱元璋前两年虽然状态不好,甚至有点阿尔茨海默症的趋势,可对大明江山依旧关心。
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朱元璋才打到回宫···
···
次日。
刘长安、刘若月都是早早去学校请了假,才回来跟家人们一起吃早饭——朱元璋也早早地来了,蹭刘府的早饭。
这让刘宽颇有些无语。
他怀疑,若非担心造成不好的影响,老朱说不得会住在他府上。
早饭过后,刘宽、刘若雪、刘平安都去上班了,刘定安、刘乐安也自去学校,刘长安、刘若月确实带着老朱一起乘坐四轮马车出了门。
马车上,刘若月颇为活泼地道:“外公既然想去各个大学看看,不如就先去我们艺术学院吧?”
朱元璋笑道,“好,这艺术学院咱还真没去过,就去见识一番。”
刘若月当即介绍起来,“我们艺术学院可比其他大学有意思多了,学校里到处都能看到各种乐器表演,唱歌曲和表演戏剧的也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