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觉朱标求生意志不够强,真未必能熬过这个冬天···
一晃又过去一个多月,朱标身体在几名御医的调理下,一直熬到了过年。
然而,还没等朱元璋、朱雄英等人高兴,朱标便在初二深夜离开了人世。
文隆十年(1404年)正月初二,大明第二位皇帝文隆帝去世,在位近十年,享年五十岁。
帝王去世,举国皆丧。
然国不可一日无主,因此,在朱标去世七日后,朱雄英便以太子身份即皇帝位。
年号暂且沿用文隆,即文隆十年。
待一个多月的丧期过去后,朱雄英才让礼部议定新的年号,让刘宽意外的是,朱雄英竟然对礼部罗列的几个备选年号都不满意,最终亲自“拟定”了“永乐”作为年号!
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随后,朱雄英开始发布一系列圣旨,如封吕氏为太后,追封其生母为太后,封太子妃刘氏为皇后,封嫡长子朱文垚为太子等。
这里面还有一份圣旨给刘宽的,上面罗列了刘宽自在大明为臣后所做出的一系列功绩,尤其提了到了他“开创”科学,以及“帝师”的身份,最终加爵封公,为“宁国公”,外加太子太师衔。
刘宽颇感意外,也不知道这是朱雄英的本意,还是朱标去世前吩咐的,又或者二者兼有之。
除此外,刘宽注意更多的是另一件事——在朱标的丧期中,他便发现朱元璋精气神大不如前了,偶尔有发呆之举。
而在朱标丧期结束后,朱元璋更是直接回到了凤阳皇宫去了,也没留下什么话,对刚即位朱雄英很放心的样子。
算一算,朱元璋而今已77岁了,原本身体还算可以,却不知此番受朱标去世的打击后还能活几年···
···
转眼,文隆十年过去,到了永乐元年(1405年)。
春节过后,开衙没两日,刘宽正在天工院坐班,宫中便来人传唤。
刘宽于是跟着宦官来到了奉先殿,却见除朱雄英外,虞王朱允炆也在。
“参见陛下,见过虞王殿下。”
“平身。”朱雄英微笑着抬手,随即便直言道:“此番叫老师过来,却是二弟已经积攒够了军功,又在去年通过了文考,准备到海外建藩了。”
“他有些问题想要咨询,若以才劳烦老师来此。”
说起朱允炆积攒军功之事,就不得提起另一件事——文隆七年秋收后,大明从偭北出兵南下,先灭了缅中的阿瓦王国,随后又灭了南边的勃固王国,拿下了整个缅甸。
文隆八年,大明设立偭北行省及缅南都指挥使司。
也即是说,如今大明拥有28个行省、11大都司。
朱允炆的军功,自然是在征缅之战中积攒够的。
按理讲,这种小事,朱允炆该私下里找他询问的。但朱允炆多半是怕引起朱雄英误会,这才通过朱雄英找他。
想清楚这些,刘宽便向朱允炆一拱手,道:“不知虞王殿下想咨询些什么?”
如今的朱允炆已经二十八岁了,且从军十载。虽然受刘宽影响,这一时空的朱允炆学习了很多自然科学知识,但对儒学依旧颇为喜爱,这便让此时的他有一种年轻儒将的气质。
他亦拱手还了礼,才道:“学生如今对去非洲还是美洲就藩,有些拿不定主意,因此想听听老师的意见。”
刘宽听了反问,“却不知虞王殿下建藩后,是想慢慢种田发展藩国,还是想尽快奠定藩国基础?”
“这···”朱允炆下意识看了眼龙椅上的朱雄英,随即道:“我其实不喜争斗,自是想慢慢种田发展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