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隆六年十一月初八,信国公汤和病逝于府中,享年76岁。
比原历史上多活了六年。
朱元璋携徐达等大明开国元勋登府悼念,朱标则下旨,追封汤和为东欧王,谥号“襄武”。
汤和去世后,其长子汤鼎袭爵为第二任信国公。
也是这个冬天,还有另外三位大明开国老将相继因病去世——此时距离朱元璋建立大明已33年,虽然大明医疗水平相较于历史上提升了一大截,但当年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元勋武将们终究还是抵不住岁月侵蚀,开始相继离世。
不过,与此同时,一些青年将领也在大明对外征战的一场又一场战事中成长起来···
···
岁月如梭,转眼又是三年过去,到了文隆九年。
冬月二十七,京师地区天降大雪,三日不绝。
幸亏如今京师地区房屋大多为砖石建筑,土坯房都已很少,再加上有煤炭取暖,百姓倒并没有因大雪受灾,只不过道路一时因积雪封堵,估计需要过段时间才能通行。
当然,京师城内街巷中的积雪都被及时清理了,并没有对城中交通造成太严重的影响。
深夜,刘宽正在府内睡得正香呢,忽然卧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即便有侍女喊道:“老爷,宫中来人,说是有急事。”
“嗯?”
刘宽迷迷糊糊地醒了,旁边睡着的朱蕙兰同样被吵醒。
“出了什么事?”她问。
“宫里来人,说是有急事。”
刘宽说着,已经下了床。睡在外间的年轻丫鬟早已扯亮了电灯,上来为刘宽更衣。
朱蕙兰一下子坐起来,担忧地道:“该不会是皇兄···”
她没有说下去,但刘宽明白她的意思。
从前年冬天开始,朱标身体就明显不好了,频频召见御医诊治,药物四时不断。
如此持续两年,到了今年冬天,朱标身体已经越发不堪了。自下雪前,便开始卧床,国事也基本交给朱雄英处理了。
朱元璋出于担心,刚入冬便从凤阳来到京师住下——早几年,朱标般让人在玄武湖旁边给朱元璋盖了一座规模不大的宫殿,供其与几个太妃来京师住宿。
因此,朱元璋即便常住京师,也不怕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刘宽在婢女的协助下,很快穿好了衣服,道:“你别太担心了——前几日进宫,御医不是说陛下至少能撑过这个冬天吗。”
“但愿是我多想了吧。”
朱蕙兰口中如此说,还是也下床,让婢女帮着穿衣。
刘宽却已经到外面去见宫中来人了。
来的竟然是宫中一位颇为重要太监,见了刘宽,便低声道:“侯爷,皇上怕是不好了,急召您入宫想见上一面。”
“什么?”刘宽听了眉头紧皱,“之前御医不是说陛下身体尚可吗?”
这太监叹道,“前夜,皇上睡不着,非要说出去走一走,奴婢们劝说不下,结果皇上就那么出去走一圈,回来就着了风寒···”
太监没继续说下去,但刘宽已经明白了。
一般人得了风寒,并没有那么容易丧命。但朱标本身就有病,久卧床榻,身体虚弱,这一惹了风寒,自然是引起了并发症。
想到这里,刘宽都来不及回屋跟朱蕙兰说声,便跟着这名太监匆匆去宫里了。
来到宫中,刘宽被直接引到乾清宫外,便见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煕等几个皇子,都身披皮毛大氅,在殿外候着,一个个满脸愁云。
一个年轻宦官瞧见了刘宽,立马迎上来,低声道:“侯爷,太子殿下、太上皇都在里面,说让您来了就进去。”
刘宽点点头,便跟着这宦官进了乾清宫正殿。(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