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这里七月静悄悄
2006年的七月,格外喧囂。
7.11,孟买西城线发生连环爆炸,造成170人死亡,八百多人受伤。
……
7.12,刘飞人在洛桑打破了尘封13年的110米栏世界纪录。
7.17,爪哇岛南部海域发生7.2级强震,引发海啸,668人丧生。
7.27,360安全卫士诞生。
……
整个七月,就在这种纷扰中渡过。
直到八月八日,《悲惨世界》法文版,正式在法国上市。
阿歇特这一次的速度很快,而且很乾脆。
没有追求什么全球同步上市,而是率先发行了法文版。
图书一经上市,整个法国文学界都为之轰动了!
米兰·昆德拉亲自撰文,给予《悲惨世界》极高的评价,並把这本书称之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是法兰西文学史上,最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典范。
·今年五月,米歇尔·冉刻,我的老朋友给我打来一个电话,不无得意的告诉我,他的学生完成了一部惊世骇俗的文学著作,並称之为法兰西文学史的丰碑。
我不相信!
阿摩司的名字,我当然听说过,之前他的《巴黎圣母院》在我看来,已经是一个普通人无法触及的巔峰。
丰碑?
我很难相信。
但是当我看完米歇尔发过来的稿子之后,我被震撼了!
这孩子的一生,到底经歷过多少的磨难?
他怎么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苦难,娓娓道来,却又能在苦难中,始终保持著善良和希望。
这是文学中,『罪人重生』题材的经典著作。
更是人道主义思想的极致……通过人物塑造,传递关爱他人,追求救赎的精神內核。而这种思想,在这个时代的文学著作中,已经成为濒临灭亡的稀罕物。
而且我能够看得出,阿摩司对十九世纪的法国歷史非常了解,甚至可以称之为洞彻。他用他手里的笔,揭露了那个时期严重的阶级矛盾和司法不公。比如冉·阿让因为偷了一块麵包,被判19年苦役的情节,也是歷史学家研究该时期社会现实的真实资料。
阿摩司热爱法兰西,他比许多纯正的法兰西人,更加热爱法兰西。
我们应该保护好他,他会是法兰西社会最正直的傢伙!
……
刘进没有想到,他什么都没有做,却得到了一个『法兰西良心』的称號。
当然,这也是当年雨果曾经获得的称號!
刘进在格吕桑的庄园中,接到了西尔维女士的电话。
她在电话说:“阿摩司,感谢你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巨著,法兰西人应该亲吻你的靴子。”
额……
还是算了吧!
刘进在电话里,询问了西尔维女士的身体状况。
她是老毛病,在接受了手术之后,已经好多了。
不过,需要调养。
所以她现在是在佛罗里达的棕櫚滩疗养院疗养。
“这里很美,如果有空閒的话,你可以来待上一阵子,也许对你的创作会有启发。”
“我会的。”
刘进掛断了电话,突然扭头问艾莉婕道:“棕櫚滩是不是有个海湖庄园?”
艾莉婕躺在泳池旁的长椅上,听到刘进的问话,想了想说道:“好像是有一个。
听说现在是纽约一个地產商唐纳·川普的產业,之前还是阿美莉卡总统的冬季行宫……对了,唐纳德有个女儿,很漂亮,今年还登上了福布斯全球未婚女富豪排行榜的首位呢。”
“伊万卡?”
“你果然知道!”
“我是知道啊,但我不认识她。”
“是吗?她可是做过模特,大长腿,而且身材很好的。”
big胆,这么评价未来的长公主!
刘进一脸不屑之色道:“抱歉,我如今已经收心养肾,什么大长腿,都是浮云。”
“是吗?”
“当然!”
刘进说著,站起身,纵身跃入泳池。
他说的是真心话!
曾几何时,长公主的確很吸引人。
但重生之后,大长腿见得多了,比长公主身材更好的,也不是没有见过,心无波澜。
倒是艾莉婕,从阿美莉卡回来之后,可是越来越牙尖嘴利了!
刘进心里嘀咕著,顺势在泳池里,游了两个来回。
……
艾莉婕是七月底回来的!
原本,计划是明年上半年进行巡迴演唱会。
但后来再和环球唱片高层商討时,觉得时间太紧张了。
她需要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不仅仅要强化身体的锻链,还有各方面的调整。
总之,最后决定,演唱会从明年七月开始,四大洲共八十一场演唱会……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还真不一定能撑下来。
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像夏奇拉那样的充满活力。
明年一百多场演唱会不说,各种活动还要飞起……反正艾莉婕感觉,她肯定撑不住。
不过,艾莉婕的重心,也將要从法国转向北美。
毕竟那里才是全世界的娱乐中心。
也就是说,未来她的歌曲,会以英文歌为主。
倒也不是不唱法文歌,只是在未来的比重,肯定会有缩减。
这样也好,反正刘进会的法语歌也不多,除了艾莉婕的几首歌之外,就是席琳迪翁的法语歌。
而且从这个时期而言,席琳迪翁已经很少唱法语歌了,刘进已经没存货了!
“你这次回来,休息多久?”
“九月底回去……你干嘛要问这个?”
“啊?”
“是不是我走了,你就可以找其他女人过来?”
“天地良心,我可没有这么想。
而且你也看到了,这个月,我一直都在写作,根本没有和外界联繫过。”
“可我听说,你又要和那个婊子合作了?”
“谁?”
“伊娃格林啊,我听说你打算年底启动《爱在》的第二部?
哼,而且是苏菲·玛索执导。”
“额,確有其事。”
“六斤,我要唱主题曲。”
“啊?”
“她们为你执导,陪你演戏,我要唱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