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今年的年三十是2月8號,时间並不紧迫,孙志伟买了机票后就在城里逛了起来。
特区成立已经有五年多,现在这里就好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正在建设的高楼大厦。
全国各地,抱著挣钱想法的人们,都在往这里涌来。
没钱的人过来后,就大量涌进新建的电子厂、服装厂的流水线,为第一批『三来一补”外资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所谓的『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这是当年咱们能够快速引进外资建立大量工厂的杀手。
因为廉价的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短短的几年时间,深河特区就从亚洲周边的韩日等周边国家手中,接手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打工妹”这个词汇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虽然流水线上的工作很累,但这里的工资依旧比起內陆省份的工资要高很多倍,农村种地更是比不了。
除了工人,这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进货小贩和有钱人。
小贩们在各个批发市场、中英街甚至周边村落中寻找货源。
批发市场里卖的是內地工厂的產品,中英街卖的是港货,而周边村落里的,就是来路不那么正的『水货』了。
特別是现在的中英街特別有意思,马路一边是港岛的店铺,另一边是內地的店铺。
虽然马路中间没有隔绝,但是两边警察是各自负责街道的一边的。
如果没有证件,按理说是不能越过街道中间线到对面的铺子里购物。
但实际情况下,只要你不是当场被警察抓到,你是可以偷偷衝进对面的铺子买东西的。
这里的人走路都是匆匆忙忙的,大家都在为了挣钱而奔波。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蛇口工业区的这条標语完美的詮释了这个年代的人们对財富的追求和渴望。
这时候来到深河就没有挣不到钱的,不管是进厂打螺丝,还是上工地搬砖,到处都在招人。
有点资本的,想要挣更多的钱的,可以在这边进货到其他城市去卖;
也可以开船去外海的货船上『走水货”回来,也是很多人积攒第一桶金的常见路子。
那些挣到钱的有钱人也要享受生活不是,於是,很多的夜总会也应运而生。
很多姑娘们不愿意去工厂做工,也可以到夜总会唱唱跳跳。
这样的工作比较轻鬆,也来钱更快,只不过对身材样貌也有要求。
很多姑娘在这里努力几年,挣到钱后回老家开个小卖部,再找个老实男人嫁了,以后也大都能有个不算差的生活。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八十年代的中国,到处都是挣钱的路子。
几十年后,国內最顶尖的那批商业大佬们,都是在这个年代起的家。
在这个热火朝天的城市中閒逛了两天,孙志伟终於坐上了飞往京城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