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於,让不同的实际连队,在对外行动和文书报告上,使用同一个『標准』连队番號。
例如,第一、第五、第七连队在外行动时,都统一自称『第四战斗连队』或『第七打击连队』。
具体用哪个数字番號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外人以为始终是同一个、规模合规的连队在执行不同任务。
对外宣称,这是为了应对次星区內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威胁,由您这位远征军最高指挥官和攘外修会领主审判官,根据授权临时整合调配的不同战团或战斗单位。
实际指挥权与后勤供应,依然由灰烬骑士战团本部掌控。”
“这样一来,”哈索尔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带著军团时代智慧与对官僚规则嘲弄的弧度,“表面上,我们调动的只是一个个符合『圣典规模』甚至始终是『同一个』连队番號的独立作战单位。
审判庭和高领主看到的,是分散的、职责明確的战斗序列,或者乾脆认为只是同一个连队在不同地点执行任务,而不是一个庞大到令人恐惧的单一战团实体。
他们那脆弱的容忍底线,自然就不会被轻易触碰了。
至於內部的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只要我们自己清楚力量属於谁,旗帜和文书上的番號不过是迷惑凡人的烟雾与数字游戏。”
这个提议,巧妙地绕过了帝国官僚体系对单一阿斯塔特组织规模的僵化审查,利用了陈曦双重身份的权限模糊地带,將庞大的力量隱藏在多个“合法”的战术单位名义之下,甚至通过“共用番號”进一步模糊了实际兵力规模。
这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一种属於军团时代的、对规则的实用主义规避和戏弄。
陈曦陈曦认真考虑了这个建议。
他迅速评估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这个方案具有可行性,哈索尔女士。它確实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的『关注』问题。
番號即盾牌,数字即迷雾……它巧妙地利用了帝国运作的『潜规则』和那些官僚的惰性思维。”
陈批准了这个方案,语气带著一丝果断:“特別是『共用番號』的点子能极大降低被识破的风险。他指示战团参谋部立刻著手制定详细的次级番號方案、对应的『任务简报』以及『共用番號』的轮换规则。
看来,我们得给战士们多准备几面印著相同数字的旗帜,以及配套的『剧本』了。”
哈索尔微微頷首。
当她转身望向窗外那翻涌的硫磺云海时,熔金的眼底深处,那份对凡人官僚体系根深蒂固的不耐与轻蔑並未消失,如同云层深处永恆的雷霆,但此刻被一种冰冷的、务实的算计所覆盖。
忍耐与偽装,是为了最终的清算——无论是针对混沌,还是针对这拖累人类存续的腐朽枷锁。
为了目標,她可以暂时扮演规则內的“秘书”,並巧妙地扭曲这些规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