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出圈
这年头,即便是海港这种地方,建安成本(不含土地)也很低。
一是材料费低,二是人工费低。
在这个面积高达420亩的中博文化产业园里,规划建造10栋写字楼。
分别是3栋主楼,以及7栋副楼。
也不需要搞什么样的艺术性设计,方方正正的把楼盖起来就行,严控成本。
3栋主楼,都是甲级写字楼,高度22层,单层面积1500-2000平方米。按照当前的市场均价估算,每平方米的建安成本大约是3000元。
算上人工费,3栋主楼的成本大约是4亿元。
7栋中等标准的办公大楼,高度15-18层,单层面积800-1000平方米,建安成本是2000元每平米。
算上人工,总成本大约也是4亿元。
另外,还要支付一定的集体土地征用的安置补贴费、土地税费、土地转让金,以及产业园区开发前期的“七通一平”,后期的公共设施和景观成本,融资成本和不可预见的通胀成本……
这部分的相关费用,加起来可能要5亿元。
如果是地产公司来做,这部分的相关费用可能会增加到10亿元。
可产业园的主体是中博书局。
这不是个地产项目,这是个招商项目。
这费用就低了。
地方当局要全权承担前期的征地费,以及产业园区的通电、通水、通气、通讯等“七通一平”的公共费用。土地转让金很低,银行贷款只有2%的利率等等……
这部分的成本会压缩到2亿元左右。
综合起来,整个中博产业园区,总成本会达到10亿元的规模。
这份规划书一下就让郑先怀满意起来了。
产业园区不同于cbd商务区,建筑规划不能太密集。尤其是文化产业园区,在定位上还有着部分旅游项目的功能,就意味着产业园区里要有大量绿植,还要有丰富的景点规划和休闲娱乐设施。
这部分要求,就不是中博书局的责任了,需要当局来出钱。
这就又导致郑先怀最早设计的,物流中心和示范型印刷厂被取消了。这种蓝领业务,不符合产业园区整体偏高端的定位。
几人在郑先怀的办公室里,畅聊了一个半小时。
终于达成了初步意向。
产业工程分为两期。
第一期,投资5亿,先盖3栋主楼。
第二期,投资5亿,盖7栋副楼。
总投资10亿元。
这是预算成本。
对外宣称,产业园区的总规模,将会达到50亿元!
这也正常。
因为土地价值和品牌价值没有在预算成本里体现出来。
等过几年,这块地就能价值几百亿。
聊的很愉快,郑先怀送三人下楼离开。
不过,上车前,郑先怀叫住了周浩然。
“浩然,我这有件事很棘手,你认识的商界朋友多,看看能不能帮帮忙。”
郑先怀脸色为难。
周浩然从产业园区里拿了这么多的好处,自然是力所能及,“什么事?”
郑先怀叹了口气,“这边有一家国营的服装厂,要破产倒闭了,几千个工人要安置。”
“国营服装厂啊……”
周浩然不愿意参与到国营企业的改制中去。
这种事情,做失败了,会遭遇巨额亏损,这还算好的。一旦做成功了,十几二十年后容易翻旧账,口诛笔伐为资本家的原罪。
郑先怀道:“你先研究下吧,这个服装厂其实挺好的,3000多员工,其中60%都是一线工人。那40%的行政人员,我这边可以想办法来解决。而且,服装厂里的很多设备,都是前几年才买的,跟新的一样,就这么破产太可惜了。”
周浩然似乎醒悟了什么,沉吟片刻,问道:“是哪一类的服装?”
郑先怀道:“主要是冬装,以皮夹克、大衣为主。库房里积压了十几万件,好在这个冬天都出口给俄罗斯了,基本没什么库存压力。”
“那行,给我几天时间,我去问问。”
周浩然意识到了老怀叔的好意,这不是帮忙而是送礼,不过他还是不打算参与进去。
可以去南极人那边问问。
……
随着房价的大跌,春节过后,海港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指导。
第一条就是“鼓励个人住房消费,推动住房商品化的发展”。
另外,还有“扩展空置商品住宅的租售方式和渠道”,“全面清理收费项目,降低住宅开发成本”,“适度控制住宅用地供应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这控制的不是商品房,而是叫停单位自建职工住宅和建造市政动迁用房的土地供应。
从今以后,海港将不会再有自建职工住宅的项目了。
全面推向商品房。
这就体现出了体制的优势。
一纸令下,市场马上就有反应!
海港的房价,稳定下来开始有了回升的迹象。
乔岁青、盛温婉、姜敏思三姐妹的买房计划,也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