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舰是为了获得超远程反舰能力,将在研的大气波导超视距雷达的性能发挥到极致,而上艇,则是利用潜艇的静音性能,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获得对远海敌人的战略打击能力。
毕竟在i型艇都还没成功的今天,ii型艇短期是指望不上的,但是好在经过评估,i型艇的静音性能会非常好,好到让任何人都难以置信的程度。
毕竟消声瓦、浮筏减震、七叶大倾斜低空泡螺旋桨等多项技术加持下,这条艇的静音性能无论如何都差不了。
所以这就是同志们想出来的逼急了的战法。
——利用静音性能以及很强的水下自卫能力,远程奔袭,结合隐形巡航导弹,至少能打击对方半边沿海。
如此,就能在ii型艇成功之前,用i型艇那有些孱弱的身躯,勉力支撑起本不属于自己的任务。
这也许是一趟极为艰辛的任务,甚至是一趟一去不回的任务,但是对于同志们来说,这也是一趟保家卫国的任务。
能打一半,就足够有威慑力,毕竟陆基导弹也不是吃素的,白熊也还没千古呢。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那是一点儿不假。
热知识,全球公开的水下潜航记录是90天,猜猜这个记录的创造者是谁?
90天的水下潜航时长,按照25节水下航速的话,大致能行驶i0万公里。再是打折,那也是几乎能全球到达的,加上静音性能,情况就很有意思了。
说实话,武总现在都不知道到底靠什么武器实现应急情况下的远海战略打击能力,但是委里都说得这么明白,那就足够了。
想来这种武器,已经在规划和研制之中了吧。
这一切,由不得他不激动,没想到搞i型艇还能顺带抢一抢ii型艇的活儿。
这真是太好玩儿了.jpg。
文件最末,是一句仿佛无关紧要的、顺带的要求:“该发射装置建议尽量有通用性,能用于普通潜艇的同口径发射管,且应可适配上述尺寸以下的导弹发射。”
还要求多用途性能?这是准备用到其他潜艇上,而且用途范围就不止发射那种神秘武器一个。
不过很明显,在委里看来,后面这个要求只是顺带的,一切以第一个要求为先。
他从文件中抬起头来:“马上组织人员,把研制要求截出来,我们开会!这个事儿,一定得给办妥帖了!哈哈哈~~~~~~”
差不多同时,科技院原研所,一位同志接到了一份工作函。
看来春节过去,很多事情都直接启动了起来,年是过好了,那工作也得安排上了。
“去十七机部三轧厂三分厂?”这位同志看着工作函,实在是有些懵,这地儿好像和我的工作没什么关联吧?
他的领导笑道:“韩教授,感到奇怪吧?奇怪就对了。不过你放心,你见到这次任务的发起者,你就会明白的。”
发起者?难道很有名?韩教授脑袋里突然想起了什么。
要说十七机部,别的人他是都不知道,但是至少有个人在原研所是大名鼎鼎,那就是激光器的发明人——高振东委员。
这件事情没有保密,大家都是知道的。
当然,还有一些同志知道得更深一些,搞激光陀螺仪那一批。
“高委员找我有什么事?需要准备一些什么?”他心情很是兴奋,高委员的事情,必定小不了。
“我们不知道,你明白的,他那里的事情都比较那啥。实际上,他并没有指定是你,只是从他的要求来看,我们觉得你最合适,所以这个任务就派给你了。承担这次任务的,并不只有你,按照高委员的计划,你只是负责其中的核心器件的研究,还有十二机部的同志配合你。”他的领导笑道。
说到这里,领导还和他开了个玩笑:“至于准备……你就不用准备什么了,估计准备了也没什么用。反倒是高委员那边,大概率给你们准备好了不少东西,哈哈哈。”
韩教授也笑了起来,这还真是,从激光陀螺仪就大概能知道一点,高委员的课题,向来都是不打无准备之战,而且自己准备来准备去也还不见得能用得上。
“行,那我什么时候过去?”韩教授笑道。
“三天后早上8点,那啥……排队排得有些晚了。”
高委员那里的时间,现在可以不太好约,别说他自己有工作,就算是他放下自己的工作,实际上找他的人那也是一堆一堆的,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他说得没错,高振东现在在交流的,是应化部的同志。
只是他有些懵。
聚丙烯腈的同志来了,这没错,但是怎么还有铁氧体的?这东西不是都有成果了么,至于下一步的应用,自己还没来得及呢。
不过等到来人做完自我介绍,他就反应过来了,嗯?这个雷达的启动,提前这么多?
难怪同志们拿着铁氧体移相器有些难办,提前了差不多5年,技术环境肯定是有着极大的变化,就好像58年打死都做不出激光测距仪,但是到了61年就没问题了一样。
而搞聚丙烯腈的同志也是懵的,铁氧体?这玩意我半点都不熟悉啊,难道是要用聚丙烯腈做粘合剂或者塑形剂?
铁氧体移相器那边,也是糊涂的,合着搞聚丙烯腈的同志和我们没啥关系?
乱了乱了全乱了。
不过好在这种情况,高振东倒也熟悉得很,三下五除二就把情况给理清楚了。
这位搞铁氧体的、以及和他一起来的搞射频的同志,是一拨儿的,他们的目标是铁氧体移相器,这次来主要是想学习一下铁氧体研究和制造相关的经验,至于铁氧体移相器本身,他们倒是没有想那么远,毕竟研究过铁氧体和铁氧体移相器,那是两回事。
高振东只好很不好意思的请聚丙烯腈的那位同志先等一等,铁氧体移相器这边,妥妥的涉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