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17章 拥兵十万

第617章 拥兵十万

朝廷守住一些大城重镇,不让突厥人长期占据代北就行。

这种观念下,他们怎么会愿意在代北搞屯田这些。

可现在皇帝让窦静来政事堂跟宰相们辩论,就已经是态度在转变了。

这一切,

自然是因为李逸他们拿下了云朔,

这是出乎朝堂众人意料的事。

上次李逸策反高满政,也拿下过马邑,还在黄岭设伏,歼灭南下苑君璋和突厥联军。

可马邑最后也还是被突厥人夺了去。

但这回,似乎不一样了。

“陛下先前已经下诏秦王班师,解散河东行营,为何武安王还又再次挑起边衅,在此时出兵策反苑君璋,这不是又要引突厥来攻?”裴寂打断了窦静的话。

窦静道:“裴相,长安距代北千里之遥,陛下诏令还刚出长安,武安王便已经率兵出了雁门,

诏令还没到太原,云朔皆已拿下矣。”

一句话把裴寂想要扣李逸违抗诏令的帽子挡住了。

萧瑀问,“李司空这计划倒是做的好,代北十州之地,军屯六十万亩,商屯四十万亩,

一百万亩屯田,年可收粟至少七八十万石,供养六万边军完全没有问题。

只是,想法是好的,但真要军屯六十万亩、商屯四十万亩,也不是一张纸几句话说能办成的吧?

耕牛、农具、种子如何考虑的?

若是突厥再次入寇,这屯田是否打水漂?”

几位宰相轮流问话,

可大家都很清楚,今天讨论的不是屯田的事,真正的问题核心是屯兵。

李逸要在代北十州之地,屯兵六万。

这可跟河东行营几万兵马不同,行营是战时设立,打完就撤。而这六万兵,那就是要长驻的,府兵们轮流替换戍防。

加上地方上的军队。

这意味着,代北十州之地,能有小十万兵马。

常驻军队十万。

这很惊人,也很敏感。

尤其是现在那位秦王还借着战事为由,仍在代北。

李逸虽是并州大总管,可他也还有个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衔,这意味着李逸是可以把并代朔石四府十州兵马都管起来的。

屯田能解决粮食转运问题不错,

可他们更关注的还是驻军的问题。

“我认为,代北没有必要长期驻守那么多军队,雁门、太原驻军两万左右,加上地方州兵、土团,已经足够了。

增加更多驻兵,朝廷也难支撑,就算屯田,可也需要耕牛种子这些,何况驻军开销又不仅是粮食。”

裴寂也是干脆摊开了说,

反对驻扎这么多军队在代北,自然也无须搞那么多屯田。

李逸那个什么开中法,输粮边军换盐引,更没必要。

窦静看着一众宰相,

很诚恳的道:“诸位相国,我赴任并州,随军北上,沿途所见,触目惊心啊,代北大好河山,可许多地里鸡犬不相闻,白骨露于野。

突厥一次次的入侵,把诸边州摧残的不成样子。

如果朝廷不驻军,那就没有边防。

没有边防,那突厥只会得寸进尺,要不了多久,代北诸州就沦为他们牧马之地,再往后,他们就会继续南侵,到时并州、汾州,甚至是晋州,又要放弃吗?”

“武安王在马邑时说,我华夏虽大,可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我大唐是华夏正朔,自然要守住祖宗留下的每一寸土地。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戳我们的脊梁骨啊。”

裴寂反问,“武安王难道能保证,十州驻军六万,屯田百万亩,就能守住边防不失,就不再让突厥入寇?”

窦静挺身直言,“没有谁敢拍胸脯保证说能边防不失,可总好过什么也不做,就这样放弃边防要好。”

不待裴寂再开口,

右仆射萧瑀先接话,“说的好,做总比不做要好,我认为既然武安王已经收复了云朔,那也是时候重建代北边防了,我支持武安王的驻兵屯田计划。”

中书令封德彝笑着跟上,“确实如此,我也赞成武安王屯兵守边。”

杨恭仁和陈叔达两宰相也都支持,云朔收复,谁敢轻言放弃,那以后谁就得被戳脊梁骨,甚至若是宣扬一番,那这相位都要坐不稳。

何况,今日皇帝下旨让窦静来政事堂和宰相们辩论,已经足以表明皇帝的态度。

政事堂上,

罕见的出现了裴寂一人反对,萧瑀陈叔达杨恭仁封德彝四宰相都支持的场面。

此结果上奏皇帝,

于是李渊决定同意在代北的屯田计划。

屯田计划同意,屯兵计划自然也同意了。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宗门不收天才,出门都成巨擘了? 混迹在修真界的武者 我愿沉浮 末日新世界 少年剑魔 龙隐花都 仙武霸世 重生之商路仕途 至尊邪凰:魔帝溺宠小野妃 末世之传奇登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