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卸磨杀驴诛功臣
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平定了黄河以南的叛乱,本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因为皇帝要杀盛彦师,让气氛都有些变了。
李逸也有些闷闷不乐。
盛彦师那可是开国元勋,李渊起兵之初,身为县令的他就组织了一千多人马,到汾阳主动迎接,因此被任命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之后一直跟着打进了长安。
此后留镇宜阳、斩杀李密、王伯当,功封葛国公,拜左武卫将军。洛阳大战,也是立下不少功劳,结果皇帝说杀就要杀。
真是一点不把开国元勋当回事啊。
所谓兔死狐悲,大抵如此。
李逸暂时保下盛彦师,可谁也不知道皇帝会不会给这个面子。就算给面子不杀盛彦师,其实也寒了不少人心。
深夜,
李逸回想李渊为人,有其豪爽大方的一面,封王封国公赐姓大方的很,赏田赏钱赏金银,上次平定洛阳后,皇帝给李逸赐黄金百斤,他以为是价值百斤黄金的钱财奴婢田地等,
但后来李渊还真就从洛阳府库中,将一千六百两金铤赐给了他,一百斤黄金一点没打折。
可皇帝也有他卸磨杀驴、事后算账的狠辣一面。
比如当初薛举死,薛仁杲兵败后投降,李世民也接纳了,还授了官职,结果李渊非要把薛仁杲兄弟,以及一众西秦重臣大将拉到长安去斩首。
再比如河西李轨,原先称兄道弟,等他兵败也是毫不留情斩首。再比如当初抵抗他入长安的阴世师卫文升等,李渊破长安后也是把他们全处死了。
还有历史上的吴王杜伏威,暴毙长安,死后还要被安个谋反罪名,妻、子没为奴。
刘文静、赵文恪,可都是太原元谋功臣,比盛彦师地位高多了,照杀不误。
坐在漆黑的房中许久,
李逸理清了思绪,君是君,臣是臣,还是得注意分寸界限,伴君如伴虎啊。
拿起墨条,往砚台里滴了几滴水,开始研墨。
李逸提笔给天子上疏,先老实的把李义满之死一事,揽到自己肩上,是自己失察,没能及时处置好此事,导致李义满死于狱中,更引发了郓州、济州再失守,谭州李武意叛乱,攻打齐州一系列事情发生。
为此,李逸向皇帝引咎请辞去检校司空、兼检校侍中、兵部尚书,以及太子少詹事兼太子左卫率、万年道参旗将军等这一系列兼职。
他仅留下了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河南道安抚大使、洛州总管、刺史几个职务没辞,这几个也辞,那就是直接撂挑子很不负责任,甚至显得是要挟了。
先摆正姿态,
然后再来详细的奏报李义满王薄李武义引发的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罪责主要是在王薄,反正他死了。
盛彦师有失察、处置失当的次要责任。
当然,李义满是被王薄公报私仇羞辱后自杀的,李武意为叔父报仇一时冲动,只是没走正当路子,他应当先向李逸申诉,或向朝廷禀奏,而不应当勾结敌人叛乱。
李逸也称赞了盛彦师被俘后忠贞不屈,身陷敌营还想办法设下离间计,更成功策反刘世彻,助朝廷任城大捷,俘斩一万五,为平定徐圆朗立下大功。
最后写了他安抚河南的一些政策,比如免战后地区一年的租调,但又按户等、田亩临时征收特别两税,以供军需、地方开支等,甚至李逸还能给长安朝廷,和河北秦王行营供应一笔钱粮。
免租调、征两税,这都是权宜之计,目的是既要能取得维持的所需,还得尽量不伤害战乱后的百姓小民,向他们征租调,无疑会逼的更多百姓隐匿不肯入编。
倒不如先向财产多、田地多的豪强大户征收。
日出东方。
写下万言奏疏的李逸眼睛通红,这一夜熬的挺累,写写改改,最后又誊抄一遍,手都写酸了。
去吃早餐时,李逸都还直打哈欠。
与李大亮、宇文士及、李博义等一众人打着招呼。
今天早餐倒挺丰富的,有炖鱼,有羊骨汤,还有小米粥、蒸饼、汤饼等。
李逸没要羊也没要羊汤,只要了两个蒸饼,一碗小米粥,拿出一瓶霉豆腐。
这可是罗三娘亲自做的,李逸存于空间。
霉豆腐配稀饭很不错。
李大亮几人也很不客气的过来夹了一块。
“眼睛红红的,这是熬夜给圣人写奏疏了?”李大亮问。
“嗯。”
李奉慈道:“那盛彦师平时拽的要死,我看无逸你根本没必要救他。”
牛进达等人在旁边听的都不吱声,你们老李家,真不把咱们这些功臣将士当回事是吧?
李逸转移话题,“今天不是有炖鱼和羊骨汤吗,你们怎么都不吃?”
李博义就压低了几分声音道:“先前有辅兵在泗水河里下网捕鱼,结果不少鱼肚里,居然有指甲、毛发,娘的,你说谁还敢再吃?”
“就是,我先前还吃泗河里捞的鱼的鱼生呢,娘的,那天听说剖开鱼肚发现了指甲毛发后,我苦胆都快要吐出来了。”
两位王爷,这两年跟着李逸,征河东平山南定河南,没功劳也有苦劳,何况还是从小被叔叔李渊在家养大的,如今也都升任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