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幕府將军无视天皇一样,这时东瀛会也经常出现守护大名藐视將军、地方下层领主和武土挑战守护大名,甚至武士也不把天皇放在眼里。
而现在北朝的幕府將军是足利义满,这就是权臣的典型了。
朱元璋也乾脆,先前派使者渡海,直接將足利幕府当做了国王。
话说回来,南朝好像是正统,北朝的天皇就是足利幕府开创者足利尊氏在京都另立的。
廖永忠继续邀功说道,“那些倭寇也是乱,还说什么家臣、大名、守护,听著就古怪。国舅爷,您是博学多才啊,到时候您再亲自审审。”
马寻就傲然点头,这些人我肯定是要审,要甄別一下。
没用的直接就送去隔离区好了,有用的还得为我提供口供、证据。
马寻有些时候都感觉自己提督北镇抚司之后变坏了,虽然没有一手炮製证词等等,但是有意识的在引导著这些倭寇,让他们说出一些自己想要的信息。
別管手段是不是齦了一些,反正马寻觉得再收集、再整理一些信息,他就可以派人渡海了。
马寻和廖永忠在聊著天,陈之栋匆匆而来,“国舅爷,实验有了些进展!”
马寻连忙起身,“什么进展?”
“您说的那些,传染!”陈之栋非常激动的说道,“按现在这情况来看,还是同居一屋传染的概率更大。这玩意儿,还是人传人厉害!”
这也算是天的特性,这也算是被马寻等人不断的摸索、总结,得到了更多的资料。
不管是传播源,还是传播途径等等,马寻等人都是在研究。
陈之栋继续说道,“我等仔细实验了,觉得出疹期间传染性最强。就是那些结了的疮疝让人碰了,也感染上了!”
廖永忠听的心惊肉跳,张三丰和道衍等人也忍不住皱眉。
这位国舅爷做实验还是厉害,种种可能性都考虑,也愿意去试。
也不怪陈之栋受重用,这人太医出身,又知道管理,知道马寻的习惯,將实验的种种事项都安排的很好。
马寻笑著点头,“这些都记下来,等我们成功之后回京城,怕是要好长时间来整理这些资料了。”
这些第一手资料的价值可太大了,对以后预防天有大用。
如果某些地方因为没有及时接种牛痘导致天出现,那这些资料能极好的作为治理的依据。
马寻自然知道现在的条件一般,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这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
后人再不断的改进,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知道马寻对倭寇极为厌恶,所以赵大勇这些人也是对倭寇不留情面。
一些倭寇被及时送来了,该送去隔离区的送去隔离区,而该接受审问的就要接受审问。
收集到的一些情报,也確实让马寻比较满意。
东瀛分为南北朝,因为此前的天皇后醍醐的所作所为失去人心。
甚至在这件事情上还有蒙古人的因素。
当时鎌仓幕府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成功抗击元朝的入侵,但受货幣经济影响,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导致了武士对幕府的不满日益增高。
结果就是天皇倒幕,结果被身边人告发,天皇逃了。
这一次在辽东抓到的倭寇则是南朝的小领主,南朝的形势越来越糟糕,无力抵抗北朝。
甚至在一些情报之中,马寻有些新奇的发现东瀛那边北海道那边还有一些原住民,这就是明朝时期被称为苦夷的土著。
四分五裂,到处都是造反、篡位的事情。
元末乱世定下来了,大明已经建立。
东瀛在分裂,高丽的李成桂已经成为权臣在谋划篡位,安南的陈氏也几乎要被灭了,印尼那边则是三佛齐要被满者伯夷灭了。
北元小朝廷暂且不说,西察合台汗国的贵族帖木儿刚刚篡国成功,忙著去打察合台汗国。
印度大陆那边虽然是德里苏丹国不假,但是这是统称,图格鲁克王朝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已经分裂为好几个小邦。
仔细一想,现在这个阶段整个亚洲都乱成了一锅粥,到处都是王朝的更替。
马寻仔细的看著赵大勇等人收集的情报,看著拷问出来的地图。
石见国,总算是找到了一些端倪了,也確实就是此前的猜测。
但是这一次更加准確了,也让马寻躁动的心忍不住激动起来,实在是因为现在这时机太难得了。
山阴--道令制国中的出云国就包含出云国、石见国、隱岐国三个国。其中这隱岐国,还是东瀛导致南北分裂的后醍醐的流放地虽然是在本州岛的西南部,但是在这个时期的东瀛属於耕地极度匱乏,经济力和军事力都欠发达,因为这是罪人流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