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櫚喜笑顏开,对於就藩这件事情充满著期待。
在京城他只是小透明,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晋王。在老家练兵、种田看似自在,但是约束也多,怎么看还是就藩更有前景。
“您吩咐,我肯定办好差事。”朱得意的拍了拍胸口,“杀人、节制兵马、平叛,
我都能出去,肯定做的果决!”
这没心眼的外甥就差四处炫耀自己怀里藏著秘旨了,他是有资格隨时调动大军的。
看看这小子的表现,更加的没品了。这要是放在朱標身上是不动声色,他只需要拿出旨意就行,不需要提前给很多人心理暗示。
马寻看向道衍,说道,“老三打仗还是厉害的,就是欠缺些治理地方的经验。”
道衍心惊肉跳,陪著小心说道,“徐国公说的是,只是贫僧不懂朝政之事,不敢妄言也就是你徐国公没个规矩,对皇子也是各种评价。
李善长这样的人物,心里怎么评价皇子们暂且不说,明面上肯定是不敢评价任何一位皇子的。
胆子大不大暂且不说,马寻笑盈盈的看向道衍,“大和尚,你也是有才学的人,就没想过还俗?”
朱觉得自己得赶紧记下来这些事情,回报给父皇母后的时候,他们肯定会非常开心。
以前都是担心高僧或者真人劝自家舅舅出家,现在总算是情况有了一系列的变化了。
现在的情况是舅舅觉得还俗好,在劝真人、高僧还俗当官了!
这不是舅舅开窍了,而是自家舅舅是真心觉得还俗好,可以不用担心一些事情了。
道衍立刻说道,“徐国公,贫僧不愿还俗。”
马寻对此不置可否,“大和尚还是不要过早论断,多些耐心好好看看我这些外甥们。
3”
抬手阻止道衍开口,马寻继续说道,“我家老二怎么说呢,有些长情,只是心思单纯、不恤军民。这孩子要是不改改这些臭毛病,以后少不了挨打。”
看了眼朱,马寻继续补充,“这老三长於军事,可以为我大明边塞诸王之首,拱卫大明边塞诸事。只是这孩子暴躁易怒,好在让他办事就用心办好。”
朱用力点头,拍马屁说道,“都是舅舅指点的好,我跟著学就行!”
白了一眼朱,马寻继续锐评,“我家那老四行军打仗肯定是一把好手,以后镇守北平必能令人安心。这人也谦虚好学、心思縝密,我家老四可是志向远大之人,大和尚可以多留意。”
道衍这时候哪里还敢说话,他甚至怀疑马寻这么说到底是什么居心!
表面看起来就是舅舅在说著外甥们的优缺点,只是仔细一琢磨,这只是简单的点评外甥们。
毕竟这些外甥,那可都是皇子!
马寻隨即忍不住吐槽,“老五就算了,心思太简单了不说,也吃不得苦、好医术,那小子给他爹妈惯坏了。”
朱櫚其实很想吐槽,老五还是有一些优点的。再说了,老五现在这模样,除了父皇和母后的宠溺之外,也就属您跟著一起宠了!
道衍听著听著更觉得不对劲了,太子没有点评。
以及到了吴王殿下就停了下来,根本不提楚王、齐王,这些人看似就根本不在徐国公的考虑范围。
考虑,考虑什么啊!
道衍心惊肉跳,有些心虚的看了一眼马寻。
而马寻还是一脸和善的笑容,只是目光一直都是盯著道衍。
这道衍有才学,多少有些恃才傲物。最主要的是这人不安分,总想著搞点事情,要不然一身的本事就给埋没了。
因为皇帝的原因,道衍根本不敢有任何的小动作。可是內心的一些急躁等等,那也越来越强烈,毕竟天下太平、皇帝大权在握,这是越来越明显的。
与之相辅相成的,自然就是太子的地位越发稳固。
太子是一个很好的储君不假,只是太子在位,道衍自认为他的本事就没办法充分的施展。
甚至就是现在这么个情况,他就算是想要投靠到太子身边都没机会。
满朝文武的哪个不想在太子门下,他一个僧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不管马寻是不是有深意,道衍都觉得自己需要更加小心。他想要施展抱负不假,可是前提得是留住性命。
徐司马的小船出现在朦之侧,“舅舅,我们可以在前方靠岸歇息一下。”
马寻站在甲板上居高临下,“隨意差人来说一声就是,你用不著过来。”
马寻出征的標配就是主將、副將一大堆,以及皇帝的义子之中肯定会有人跟著。
李文忠坐镇京城,沐英现在在打乌斯藏,所以徐司马、平安这些人熬出头了,多了些和马寻接触的机会。
想要成为太子门下需要有身份、有能力,这不容易。
不过想要在国舅魔下效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努力爭取来之不易的机会,为国舅效力,那就是在为太子、为皇帝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