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寻始终觉得马秀英过去旁听,未必就是站台,也不见得就是想要进一步了解预防天的理论知识等等。
这就是心里得意,想要看到马寻让满朝文武拜服的样子。
朱標就笑著说道,“您和姑父可是给德庆侯嚇惨了,这会儿正在拆家呢。”
马寻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他的罪名怎么定?”
“偕越唄。”朱標就开口说道,“先前周叔的房子给您拆了不少,正好可以用在德庆侯身上。”
这倒也是,先前周德兴的府邸有不少越之处,只不过是拆了了事。
现在可以套在廖永忠身上,算是给他稍微保留一下体面,但是该有的处罚还是会有。
“这一下好了,我弟弟喜欢拆人家,我儿子喜欢废人爵位。”马秀英就忍不住吐槽,“我看雄英也好不到哪去,现在夜里不睡专门闹人起来和他玩。”
马寻不觉得尷尬,“那这么一来也好,先前很多人还觉得关起门来就无事了。”
马秀英看著马寻说道,“你啊,我也懒得说了。你这么一闹,別人都以为你在各勛贵府邸都安插了眼线。”
这就使得马寻无语了,锦衣卫做的那些事情明明都是皇帝安排的,可是现在这么口大锅是马寻来背了。
算了,这也没什么,其实很多勛贵对此也心里有数,只是他们可能没想到锦衣卫能探听到这么多的消息罢了。
朱元璋气鼓鼓的回来了,“你怎么回事?啊,什么时候养成了喜欢凌虐的习惯?”
这一下马秀英和朱標也紧张的看向马寻,这事情不该是马寻会做的。
“詔狱的事情?”马寻一下子也理解了,“我对这些人没什么同情心,该罚就罚。我心软不假,只是不会什么人都同情。”
朱元璋更加来气,“你让人抓来倭寇,就是为了打一顿、拿去试药?”
“那倒不是。”马寻就直接说道,“我听闻人说过,东瀛那边好似有宝藏,我就问问。再说了,忽必烈征蒙古不也是这回事吗!”
朱元璋这一家四口中三个都愣住了,因为马寻说的那些事情他们没听说过。
“东瀛有宝藏?”
“什么宝藏,你说清楚!”
“你听谁说的?道听途说罢了,可別当真!”
一家三口连珠炮一般,实在是因为他们觉得马寻这傢伙又开始抽风了。
这以前多稳重的一个人啊,现在居然因为子虚乌有的事情当真了。
朱元璋隨即得意的看了一眼马秀英,对马寻说道,“谁跟你说忽必烈征东瀛是因为宝藏?史书是这么写的,还是你看错了?”
马秀英恼火了,马家可是诗书传家,马家姐弟是大明有名的喜欢看史书。
可是现在好了,某个马姓国舅信口开河,还被不喜欢看史书的皇帝直接看出来了破绽“我早年就听过啊,我可是从浙江跑到福建,那一路也是倭寇最常出没的地方。”马寻就继续说道,“我还听说在辽东那边有倭寇据点,所以我才用心。”
倭寇,这也是歷史原因了。
现在的东瀛是海禁,但是他们物產不够,所以东瀛的商人违禁前往元朝的浙江、福建一带经商。
到了现在的东瀛氛围南北朝,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爭权夺利。
在战爭中失败的一些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成为倭寇,这更是平常了。
现在倭寇和张士诚等南方的残余势力以及沿海走私商与倭寇合作,以一些岛屿为基地,在明朝和朝鲜沿海活动。
北起山东,南到福建,到处受到劫掠。
而主要的基地,则是冲绳、台岛,包括东瀛的一些小岛。
朱元璋没好气说道,“道听途说罢了,东瀛能有什么值得入眼的东西!你要是有心,
这一次为水师总兵,將辽东的倭寇给清除了。”
马寻立刻说道,“我確实有这心思,要不然也不会想著留下德庆侯了。这么点人不够,还得抓更多的倭寇才行。”
马寻拷问倭寇的事情就没人关注了,这本来就没什么大事,无非就是以前的马寻人设是敦厚、仁善,所以让朱元璋非常意外。
至於宝藏什么的,皇帝显然是不会信。
不信不要紧,等我拿到了准备好的口供、等工匠找到了矿山,到时候我相信洪武皇帝会激动的无以復加。
银子,明朝其实也比较缺,至於说海量的白银涌入造成贬值。
这其实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开採白银等也不是一朝一夕,不可能一年涌入几百万两白银。
先找到矿山再说,通货膨胀、白银贬值的事情,短时间不会出现倒是没有白银锚定,宝钞用不了二十年就要贬值,这才是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