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涂节也跟著说道,“陛下,臣以为永嘉侯虽然犯错,不过可功过相抵。可削去其爵位,降职留用。”
陈寧、涂节,这也算是御史台的实际上的头两號人物了。
名义上的头號人物邓愈不太管御史台,二號人物是汪广洋,这人前段时间消极怠工被降为左御史大夫。
和杨宪斗法输了,又被胡惟庸压的喘不过来气,不断被贬官、起復的汪广洋也是心灰意冷,被赶出中书省,没了实际职权。
朱元璋暗暗皱眉,一上来就是这么两个人物,言官看似是被李、胡完全控制了。
马寻忽然出班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两位大人说错了。功是功、过是过,永嘉侯治家不严是真,放纵家人也是事实。侵占民田、强夺民女,这可都是归了永嘉侯父子,他们岂会不知情?”
对於马寻的忽然发难,有些人措手不及。
按照正常的流程,先是小兵出面,然后才是大將压阵。
可是现在倒好,马寻这个大boss直接出来了,这就逼的想要保朱亮祖,那就得李善长或者胡惟庸亲自下场。
胡惟庸看了一眼李善长,隨即出班,“陛下,徐国公言之有理。只是朝廷尚且在用兵,正是缺將之时。”
马寻不客气的反驳,“胡相说错了,天下大势已定。虽然还有辽东、云贵尚未收復,
遣一员大將足以。”
胡惟庸也开始反驳,“徐国公,纳哈出盘踞辽东、拥兵二十万。云贵的段氏、梁王,
皆用兵十余万,尚且还有残元呼应。”
“我是大都督府右都督,我比你知兵!”马寻胡搅蛮缠一般的说道,“你虽是丞相,
岂会知大都督府缺不缺將!”
这也是不讲理,胡惟庸这样的丞相怎么可能不知道朝廷缺不缺少大將呢。
毕竟北伐之类的事情也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包括去打乌斯藏等地,这也都是有政治意图。
这些事情胡惟庸也都是参与了商议,可是马寻非要將中书省和大都督府区分开来,胡惟庸无言以对。
丞相如果敢插手大都督府,那可就是死罪了。
李文忠立刻说道,“启奏陛下,朝廷將士充足,隨时可以发兵討伐不臣。”
徐达也立刻说道,“陛下,臣数代人蒙受皇恩,如今臣已痊癒,可率兵征討辽东、云贵。”
邓愈不甘示弱的说道,“陛下,杀鸡用不著牛刀。臣愿领兵征討纳哈出,待解决了辽东之事就去云贵!”
胡惟庸顿时偃旗息鼓,这三个附和马寻的可都是大明的战神,一个赛一个的能打。
看看这『第一功臣”,最多算是和皇帝同乡,可是这时候还说数代人蒙受皇恩。
说的好听,真要是那样,当初皇帝的父母就不会饿死,你徐达也不会死了原配、在皇帝的安排下娶了谢氏为续弦。
郭英看了一眼华高,也蹦了出来,“上位,我愿为先锋!”
华高及时响应,“只要中书省、户部筹集好了军餉、辐重,我愿为先锋!实在不行让卫国公去筹措军资,用不著中书省出力,我们一样可以去打!”
大都督府就是这么有底气,自从朱元璋起兵后就在不断作战,开国后大大小小的战爭也都没有停过。
缺將?
大都督府缺的是大战的机会,一大堆人还等著封候拜將呢,纳哈出、梁王或者是段氏等等,那几乎是一些人眼里的香饶饶。
封候拜將的机会就这么几个了,大都督府的人可是想要一口吞下,哪里可能给文官半点机会。
马寻继续趁热打铁,“陛下自从兴兵平叛以来,无功受赏或赏过其功的人很多,甚至有人身兼数职,只贪图高升而不知廉耻。”
马寻的话说的非常慷慨激昂,只是有人觉得不是很对味:你怎么有脸这么说!
明初这些封公侯的,有几个极为特殊李贞就別说了,开国立刻就封恩亲侯,没人敢挑理。
马寻虽然有军功,只是理论上来说不足以封国公。
再加上现在还有个义惠侯,这更是没人敢反对的。
马寻不管那么多,继续说道,“现在叛贼已基本平定,正是陛下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时候,请从臣开始做起。”
徐达就立刻说道,“陛下,臣出身低微,蒙陛下简拔才有今日。只是此前臣愚昧、贪財,以至於收受民田、养庄丁,还请陛下端正法纪,从臣查起!”
李文忠、邓愈等人也是纷纷响应,这些公侯一个个的表现的大公无私。
要知道平时违法乱纪、贪財好利的,多数是这些『暴发户』,文官那边还做点表面功夫。
可是现在好了,公侯们都很正义,文官们就坐蜡了。
主动提出让陛下正法纪、肃吏治,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可是不跟进,清誉毁不毁不说,皇帝猜疑是肯定少不了。
徐国公,马流子,你害人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