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国公们的道德绑架
朱元璋和朱標在商量著整顿勛贵、乡绅的事情,而出宫的马寻直接回家,
出差要几个月,他不得收拾一下行李、不得安排一下家里的事情嘛!
观音奴抱著女儿说道,“夫君,要不然您再纳个妾得了。”
刘姝寧也积极响应说道,“我和妹妹要在家里带孩子,您跟前也没个人伺候。”
马寻懒洋洋的说道,“用不著,我现在偶尔想想都觉得自己腐化了。我就算是去了凤阳,跟前也不缺伺候的人。”
刘姝寧则担心说道,“到底没个暖床的,早年您是一个人自在惯了。现如今真让您不近女色,那能行吗?”
以前小光棍一个,自然没什么烦恼。
可是现在食髓知味了,说不定还真的心里痒痒。
马寻觉得好笑,“这一趟去凤阳事情可不少,祭祀可是大事,我岂能纳妾?家里闹腾才好?”
既然马寻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刘姝寧和观音奴自然也不再多劝。
劝马寻,那是因为作为他的妻妾有义务,这也是如今这个年代对於“妇德”的一个要求。
可是私心来说,肯定不希望他妻妾一大堆。
“姨姨。”马祖佑跑了过来,“妹妹。”
观音奴赶紧坐下来,而马祖佑立刻凑上去看了看。
妹妹没有哭就好,轻轻的摸了摸妹妹的脸,今日份照顾妹妹的任务达成,
马寻还没有来得及问,马祖佑又指著门外,“爹,客。”
闹了半天是有客人来了,结果你还先惦记著自家妹妹。要是时间再久点,正事就要忘了。
驴儿话说不清楚很正常,这么点大的孩子很难说出连贯的长句子,表述不清楚也可以理解。
只是马寻很奇怪,“哪家的?”
驴儿脱口而出,“哥。”
这就更加让人一头雾水了,因为驴几儿的兄长们实在太多了。皇家的一大堆不说,常家的、邓家的、徐家的,那都是兄长。
不是何大等人来说明,大概率是他们也都惯著这位小公爷,谁让小公爷自小就聪明伶俐、非常懂事呢,这是主动要帮忙传话!
没什么可说的了,带著儿子去会客吧。
刚到正堂马寻就笑了起来,这还真是驴儿的『哥』,还是『大舅哥”。
徐允恭规规矩矩的行礼,“见过舅舅。”
马寻摆摆手,“有事?”
徐允恭还是老实回话,“舅舅,我爹邀您过府一敘。”
有些时候真的別怪马寻对徐允恭不亲近,这孩子做事一板一眼的,有著和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和稳重,很难完全將他当毛头小子。
隔壁那三个就经常闹的鸡飞狗跳,邓镇、汤鼎这些虽然不是混世魔王,可是也有著少年的顽皮,对马寻也亲近,所以喜欢他们也正常。
“行。”马寻看向儿子问道,“你去不去?”
要出门,驴儿自然是乐意。
不要说会走路之后了,这小子七八个月的时候就喜欢在外面跑,抱著出去看热闹都好,越来越有不著家的趋势。
到了魏国公府,还是直奔徐达的病房。
“伯。”
趴在床榻上的徐达心情很好,“贤婿来啦?妙云,快些给你妹夫拿些果腹肉乾。”
驴儿凑近看了看徐达,奶声奶气,“谢谢。”
徐妙云牵著『妹夫』离开了。
徐达就更加欣慰了,“到底是你的儿子,这家教没得说,我可是给丫头选了个好女婿!”
有些习惯是难以改变的,比如说马寻在一些人眼里就是『礼贤下士』,就是『隨和儒雅』。
他习惯说“请”、『谢谢”,不管是身份相当的,或者是官阶低一点的,就算是府里的人也都是如此。
所以驴儿现在也是如此,別人给他拿东西先道谢,见了面先打招呼,分別的时候也会说再见。
有人逗他要抢零食,他也会大方的分享,只要他吃零食等,基本上见者有份。
这放在別人眼里就不只是有家教了,也不只是马家的家风好。
这更是马寻的修养好,所以才能教出来这么个贵而不骄的好孩子。
马寻笑著说道,“现在还太小,再教几年才能看出来品行,现在看著还行。”
徐达也笑了起来,马寻这人还是有意思的。
这年代的人习惯了別人夸奖孩子那都是要自谦,但是在马寻那里就是值得夸奖的就不吝嗇肯定,一直都不缺少对孩子的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