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寻无语的看著朱,要是没我,此前的北伐不一定就是如今的局面了,说不定就是一大堆高级將领战死、大明精锐骑兵葬送大半。
可是现在没法说啊,毕竟这些事情无法证明。
既然没办法证明,那也別在这事情上纠结了。
马寻还是有些期待的说道,“现在学校那边不少擅长护理、外科,再加上还有太医院的这些人,有些也是擅长瘟病。”
这一下朱元璋等人更加觉得这件事情有戏,原因自然就是看起来马寻早就在为这个事情做准备。
理论方面,从找出药王孙思邈的一些事跡,现实条件方面是如今否林的一些手段不说,他手里还有学校的医官,以及太医院的那些人。
马秀英无疑是最开心、最自豪的,“那这件事情你得用心点,肯定能做成!”
做成了这件事情,那真的是功在千秋了,比在《孝子传》还要有名望。
朱元璋对此也非常期待,如果在他的治下让天变得可控,那就是他文治最好的证明之一,这就是天命所归的另一种体现。
至於说因此“忌惮”马寻,那就没必要了。
这本来就是一个以医术闻名的国舅,最擅长的就是外科、急救、妇科,现在在各地的官衙、城隍庙等地都立碑了,记载著一些备孕的方法等。
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一代代名医,可都没有被统治者忌惮,导致神医被杀的。
说来残酷,古代医生属於『方技”,被视为“贱业”。
生病的时候想著医生,治好了就觉得理所应当。而有权有势的人在面对医生的时候更是趾高气昂,治不好就是医生无能了。
朱元璋更为期待,“小弟,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得选址,还得抽调人。怎么说呢,我先找一些得过天的人。”
这些人的用处其实也非常简单,单纯的就是因为这些人算是有了抗体。
马寻希望的是预防天,可別製造出来了天在扩散。
所以必须要选外人无法接触到的地方,肯定不能在城中,或者是在京城附近。
抱著朱柏,马寻笑著说道,“以前还不觉得紧迫,如今有了驴儿,我心里头想的就多。”
不只是牛痘,包括一些抗生素等等,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他也明白现在的手段等等无法达到后世的效果,可是有总比没有强。
王孙贵族又如何,如今这个年代一场伤风感冒就可能要人性命。歷朝歷代因病早天的皇子,那也不是个例。
赵匡胤四个儿子,长子和第三子都是很小就天折,六个女儿中前三个全都天折。赵光义的幼子、长女,也是早天。
到了清朝更是恐怖,一度皇子天折率百分之三十五,皇女天折率超过四成。
这可能和近亲结婚、早婚早育等因素有关,只是在拥有著同时代最优秀的医疗条件还有如此天折率,也不得不让人心中警惕。
生老病死,真的不看身份。
朱標关心问道,“舅舅,您说的这些是在理。只是到底是天,是不是也该小心点?”
这一下在场的人也反应过来,虽说这件事情做成了確实是功在千秋的事情。可是要说没有风险,这是谁也不信的。
马秀英更是紧盯著马寻,现在有了侄儿不假,马家的香火能传下去。
但是这绝不代表著在马秀英的眼里,她的弟弟就不重要了。
马寻两手一摊,直白说道,“我这么胆小怕死的人,我会没有分寸?我肯定不会事事亲力亲为,自然会安排其他人去做。姐夫打天下的时候,他亲自上阵吗?”
朱元璋直接说道,“打定远、夺和州、攻金陵,战陈友谅、张士诚,我什么时候不是亲临前线?好些次我也是险死还生,怎么可能全都是让手下的人去做事!”
马寻瞬间哑口无言,现在大家都是在討论著徐达、常遇春等人的带兵本事,下意识的觉得朱元璋是皇帝,军事能力就被掩盖了不少。
可是他亲临战阵的次数可不少,早期是大战都亲自来。开国之后的重大战役,他也都会亲自去规划。
朱元璋这么说可不只是在强调他的能力,也是在提醒马寻可別犯险。
做大事而惜身个,这放在別人身上是槽点。
可是放在马寻身上,大家也都认为理应如此。
现在不是乱世了,不需要他去拼命为大家闯出来一个未来。
真的需要拼命,也不应该是他去拼,到时候自然会安排其他人来做。
皇后就这么个弟弟,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標,他们对於马寻的未来也有一定的规划。
於情於理,於公於私,他们都不希望马寻出意外,这位国舅不只是有大才,更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