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乌托邦更像是一张网,串联更多的人,串联更多的產业,也影响更多的生活角落。
乌托邦的话题暂且结束,今日还剩一个小议题,就是李海莉的工作了。
她將担任研究院新成立的“公共关係部”部长。
虽然手底下没多少人。
研究院內大多都是技术人员,没有合適的人选,她自己从深城带回来了五个心腹將会是主要班底。
这些人以前未必是搞公关的,但李海莉愿意带回来,要么是配合的好,要么是特別忠心,终究有能发挥作用的点。
从此以后,研究院就有了专门的舆情监控及公关团队了,网络舆情的监督和预警將会成为常態化工作。
当然私下里可能还要涉及什么“gg”基金会啊、“汝窑大阵啊”、“寧愿在新能源车哭,不愿在油车上笑”之类的额外工作。
无双上將正式入座。
当天晚上,翟达为眾人接风洗尘,地点也很有趣,吴越家的“老字號土菜馆”。
吴越爸爸就和许多朴实的家长一样,儿子意外做出一番成绩,並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面对已经让他看不懂的种种,吴爸执的认为“孩子是孩子的,自己这点虽然看不上,但也给孩子有条退路”。
甚至因为年纪不小了不想搞太累,土菜馆的面积都没有增加,还是那个老地方,还是那张老菜谱。
吴爸看到熟悉的面孔,立刻兴冲衝起来招呼,脸上一直掛著笑,却又好似说不出什么。
因为人多,也不好表现出对李海莉的特殊照顾,前前后后就围著笑。
翟达看到了堆在角落里的精酿桶,上面印著“越达餐饮”的標誌,作为已经铺向全国的企业,
东阳总部所在吴越自然早有安排。
不过因为体量小,也没熟人,翟达就没怎么关注过。
哈城或者说东三省那边,应该是交给了吴越的表哥王小龙,就是不知道秦阳、彭浩他们最近怎么样,回头倒是可以问问。
以后乌托邦集团建立了,作为人数最多的“越达餐饮”,必然会抽调一部分老员工来东阳,以后应该可以见到。
还挺怀念那一大帮子“平头老百姓”的。
乌托邦集团开始快速填充环形总部的d区,办公用品、会议室桌椅、工位电脑等,至於人员还没那么快到位。
乌托邦集团成立的消息也传到了其他人耳朵里,距离加入集团最接近、也最可能的,就是蓉城开奶茶店的李冬冬了,已经在为总部搬回东阳,门店全国开设而做准备了。
蓉城一年开了三家店,李冬冬立刻意识到“奶茶”这年头非常容易挣钱,甚至在捉摸要不要开个厂给自己做供应链。
唯一麻烦的是他老子是县长,即便是完全不相关且没有利益关係的企业,回来也会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可能需要曲线救国一下。
而刘萌复杂的多,她一心扑在公益事业,没有切入点,也不愿意一直扮演一个纯钱的角色。
林舒遥远远表示祝贺,但从发言的频率上不难看出心情也是有些难明。
最令人晞嘘的是吴小妹...虽然当初在乌托邦也不算活跃,但...渐行渐远已经无法避免了..,
大专毕业后就和男友在郑市买了房,现在正在还房贷和备孕中..:
群里偶尔冒泡,似乎也觉得和大家缺少话题,颇有种“城门楼子”对“跨骨轴子”的感觉,於是越发不活跃。
为此,翟达他们只能表示理解和鼓励,
不然呢?还能跳出来反对人家备孕?
人的一生会遇见许多人,能一路同行的人会越来越少,最后则可能只有那些血脉亲人。
逐渐走散的过程,也是逐渐成长的故事。
之后两天,翟达则恢復到了之前“掛之力”三段的状態,一天当做一个星期使,继续天昏地暗。
直到9月31日,才抽出一天时间,带著家人去往了京北。
参加《漫漫吕途》的首映式,翟达答应过高媛媛去捧场坐檯。
而且於女士也非常感兴趣。
这部翟达的处女作,在经歷许多波折后,终究是得以和公眾见面。
(前情提要请看作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