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东阳。”
原本翟达以为,此时会有人跳出来说:会长你是怎么把它和另外三并列提起的。
但并没有。
甚至个别几个,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吴越见翟达终于说出这两个字,心里松了一口气。
脸上也带着憧憬和感慨,显然翟达也是找他谈过了。
翟达向后一靠,聊起自己家乡,语气轻松了许多。
“你们可能不熟悉,东阳海运靠近多个港口方便出海,陆运地处东部运输大动脉京沪高速核心,工业资源如水电基础完备,散装省看似没有拿得出手的明星企业,也无超一线城市,甚至有时候连省会都没有.但工业禀赋很强。”
“工业产值常年全国第二,而第一有两个超一线城市,且散装省高新技术占比30%以上,民营占比50%以上,产业链并不弱,我们就有许多半导体的国产设备商在散装省,全省高技术产业工人数量巨大,研究院未来不只会涉及碳化硅,还可能有其他产业。”
“我知道散装省的数据和东阳的是两码事,但若去了那里,得到的支持不能只看东阳本地的,而是整个散装省,辐射的区域也不能光看东阳,左右联动整个散装北,上下链接‘京津冀’和‘长三角’,更远处对着日韩。”
“鸡首牛后、人脉资源、整个东阳我是老大这样的假大空我就不谈了,说多了显得我倒果为因,牵强附会。”
“所以说说劣势吧产业工人充足但顶尖人才不足,生活设施欠发达,医疗教育就那样,小县城有的毛病它都有,如果去了,就要有自建一个小城镇的心态,就像曾经那些国有大厂,建小区,建学校,建医院,要尽可能满足大家的生活需求。”
翟达重新坐直了身子:“目前就是这些想法,过段时间工信部来人后,我会与他们好好沟通一下,也听取他们的意见。”
虽然决策权100%在他手里,但不代表他不听任何建议。
但正是这个坦然的态度,更让下方一众人有些犹豫。
这时,全场没说过一句话的周墨突然抬手示意道:“会长,你可能弄错了一件事。”
翟达微微皱眉:“什么事?”
“我们大部分都是还未毕业的学生,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但依托天赋搞搞研究还行,总部选址和长远规划这样商业上的大事,很难有什么建设性的想法。”
周墨沉声道:“我不代表别人,我只说自己:我相信您的判断,哪怕您是带着私心的,因为大家的未来和您的私心并不冲突,我能够有好的机会和好的舞台,不也正是以您的私心为开端么?”
“您是领袖,领袖比起兼听,更要引领,所以我赞成去会长想去的地方。”
此言一出,众人才明白刚才那种犹豫是怎么来的。
并非他们不满翟达的设想而不敢说,而是对这样的长远规划来说,本身就是希望翟达作为会长,能给出一个方向。
他们追随的不是一个城市,甚至不是一个公司。
而是一个人。
齐林第一个道:“我支持周墨的想法。”
孙婷:“+1”
陆涛:“复议。”
葛巧巧:“俺也一样!”
一个个赞同声,从会议室中传出。
翟达长叹了一口气,和吴越对视了一眼。
在座的若谁对回东阳最推行,除了他自己,吴越绝对是第二,之前私下聊的时候,吴越是真的激动了。
翟达闭上了眼睛,脑子里想了许多。
是那小镇本身有什么魔力么?
还是他不愿去更大的舞台闯一闯?
都不是。
恰恰相反,他要的,是更更大,比所谓大城市便利更宏伟的舞台。
他要的,不是单纯的政策补助,更是一块可以更自由施展的土地。
他要的,是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点。
翟达睁开了眼,已经重新找回了坚定。
“感谢各位的支持,虽然还要具体推进,虽然还得和其他员工告知,但.”
翟达微微一笑:“如果此事能成.我请你们吃东阳最好吃的老字号凉皮!”
多年以后,当“京沪羊深”四大金刚背后,默默跟上来一个“东”时,世人恐怕想不到
那个缔造了“奇迹之城”的人,最初做决定时是多么犹豫和踟躇。
一切传奇的开始,好似都是青年做了一个忐忑的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