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只买便宜的,不买对的
和“π”成员沟通过一次后,翟达快速开始了项目的前期工作。
首先就是订购设备。
便宜的“谁能挡我!”,贵的“母校救我!”。
碳化硅半导体是相当前沿的领域,如果比较抽象的解释,就是在一块基材(衬底)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构筑一层设计好形状的碳化硅膜(外延),然后通过光刻机构筑“结构”,从而达到制作功能器件的目的。
大部分人看到“光刻机”三个字恐怕会吓一跳,感觉逼格和难度嗖一下上去了。
尤其是翟达重生前的时间点,众人闻之色变也不为过。
但不要慌,完全是两个领域。
cpu、gpu的芯片,属于“逻辑芯片”,追求的是集成化密度与精度。
而碳化硅半导体,追求的是“耐操”。
它诞生且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因为耐高压、耐高温、耐高频,与硅基逻辑芯片的思路完全不同。
甚至为了足够耐操,还对厚度有要求。
哪怕同样需要光刻机,猜一猜它的精度是几纳米?
不好意思,它是“微米级”的,一般在1-5微米。
相当于5000纳米或0.5丝。
卡脖子?老子脖子在大气层!卡不到一点!
再高一点,翟达都能手搓了.
所以整个过程中,光刻机完全是不需要关注的重点
当然,这不代表对应的各种设备便宜,比如化学气相沉积设备、衬底激光剥离设备,每一台都在1000万以上,且维护成本极高,但这些哈工大都有。
因为碳化硅半导体目前最大的应用,就是航天,老本行了。
09年、数位天才、背靠哈工大设备齐全,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总之,和众人讨论了一下大致脉络后,翟达列出了一张设备采购单,都是些体积小、便宜、使用频次高、环境要求低的,这些都会放在研究院里面。
总价大概700万左右。
其他则利用校长承诺的便利,同时边走边看,也许会需要补充。
目前,鸿图os项目已经开始有所产出,每日支付抽成数万元,还有不少广告投放,虽然因为设备数量原因还远未达到高峰,但确实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
毕竟他们团队人数并不大。
所以研究院暂时不再需要翟达以个人独资的身份往里疯狂灌血了,反倒是之前打入的2000万,还剩了不少,够用了。
————
之后的几天里,由翟达、葛巧巧、孙婷、齐林组成的小组,一直在机械核心研究院内共同策划项目方案。
从理论、设计、实验、验证,都要有个大致脉络。
事实证明,让在校生骤然参与到具体工作中,难度是极大的。
但事实也同样证明了,他们成长的速度,也确实不同凡响。
尤其是翟达可以给他们提供清晰、明确的路径。
几乎每天,他都能感受到几人的变化,并且也经常能从三人的脑瓜里得到有用的灵感。
翟达还给他们开了挂!
特意用【留念拍立得】,将【颅内蹦迪灯】的效果,赋予了常去会议室的灯泡,再加上【枪决老榆】的加持下。
就这样的头脑风暴一连持续了三天,海绵宝宝来了头都得好痒。
随着路线和规划越来越明晰,渐渐地各自分工也产生了,孙婷要开始做化学沉积、光刻方面的准备,包括掌握所有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有主观能动性的带领对应内容。
葛巧巧则是离子注入与退火工艺、磁控金属溅射等,加打杂。
齐林则是器件和电机的结构设计。
而翟达,作为项目的主帅,他几乎要涉及所有领域。
除了擅长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极强的手搓能力来填平“初代机”的沟壑外,所有流程他可以交代给人做,但自己也必须懂。
考验他近两年所学的时刻到了。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推进,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不过开学的日子终究会到来,必定会短暂打破这种高效筹备工作。
8月31日,本学期暑假正式结束,天南地北的学生都返回了这座校园。
若说和以往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大家都在讨论“鸿图os”和“翟达”。
翟达刚入校的时候就已经是小有名气了,但他似乎总能隔一段时间就刷新一下大家的认知,从高考状元,到横扫大奖的“三幻神”,现在则成了“科技新贵”。
这可是全球都打下的名号,海外许多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因为翟达的年龄确实很有话题度。
也不乏有抢到了“魅族p9”的幸运儿,哈工大的学生关注度总归是更高一些,那场载入商业史的发布会,至少80%的哈工大学子看过,即便不是直播,事后也补过相关内容。
当然,除了对翟达个人的惊叹,哈工大“联合研发”的招牌,以及另一个主要成员“程墨”也是哈工大学子的原因,众人对母校的崇拜也增加了一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