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嬴稷上前抓住了商鞅的双手,君臣相视一笑,嬴稷心中也是充满感动。
帝国,没有养一批尸位素餐之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既然这样,那就君臣齐上阵,共解帝国危难。”
想清楚了这些之后,满朝文武也是没有理由再劝了。
此时,雍州牧陆逊又是上前说道,抛出了一个现实并难以避开的问题,那就是秦军兵力不足!听到陆逊的话,满朝文武也是沉默了下来。
此时此刻,别说是让满朝文武直面妖兽狂潮,就是遇上高阶强者众人也敢一战,纵然明知不敌也同样如此。
“臣附议!”
“前后聚集兵力也不过七万之众,连一个军团的编制都没有。”
刚刚商鞅的言行无疑狠狠的激励了他们,让他们消掉疑虑,决心与帝国军队一同前往徐州参战。
“再退一步说,商君您可是和朕之祖父一个时代的人物,朕还是您的晚辈,又怎么能让您上战场呢?”
正如商鞅所说,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支撑着大秦薪火不灭的精神。
“既然这样,那就请陛下将我们这些大秦老臣带上吧。”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商君啊商君,您是四朝老臣,帝国元老,是大秦律法的制定者,是大秦的定海神针,大秦需要您啊,万万不可涉险才是。”
“臣附议!”
满朝文武齐声大喝,连续三遍赳赳之声,坚定之意展露无遗。
群臣请战,战意昂扬,咸阳宫中的热血在沸腾,在燃烧。
这,就是精神的强大。
“朕正如今还有七万大秦锐士,朕还有南宫大将军,朕还有大秦满朝文武。”
在嬴稷话音落下之后,朝野之上也是群情激奋。中大夫杜宇,大秦右相魏冉、帝国文武两院的无数官员纷纷发言,都想追随嬴稷一同前往徐州参战。
听闻此言,满朝文武又无不沉默下来。
“正如陛下所说,帝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理当聚集一切战力增大赢面。”
一来是陛下不愿意回调玄天驻军,二来就算是临时征调青壮充军时间也赶不上。
似乎回到了数十年前那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回到了和孝公一同艰辛奋斗的时光中。
满朝文武齐出战,没有任何人甘当缩头乌龟,这在诸天万界的无数国度级势力中恐怕也是极少的了。
却不料,看着众人脸上的思虑为难之色,嬴稷只是微微一笑,便开口说道:“诸君,可曾听过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连这都不能算天塌地陷的话,那也没什么能算天塌地陷了。
“再说了,陛下难道忘了那句话吗?”
“这是大秦的精神。”
听到孙武的话,嬴稷也是微微点头。
“陛下,现在还有一个问题。”
“陛下,臣请随陛下一同前往徐州。”
因此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这个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人头疼。
“老臣的一生已经和大秦牢牢绑在了一起,无法分割了。”
“如此之多的底牌,就算前方是龙潭虎穴,无尽深渊,朕也敢去闯一闯。”
“再说了,谁言朕手中无兵,朕手中起码还有十万铁甲。”
说到最后,嬴稷掷地有声,语气中充斥着坚决之意,却让满朝文武无不震惊与疑惑。
十万铁甲,何处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