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且去三楼陪着狐主吧。”可是没过多久,倒是小六当先站了起来…这可真是少见,义兄他每日习字,总要话说好几个时辰,就算是问他,他也只说是磨练性子。
其实张小凡不知道,太极玄清道固然是道家的无上妙法,但普智在他身上发大宏愿,寄予一生期望,所传的那套口诀,却也是佛门的至高法道——大梵般若。
“六哥…怎么了吗?”
“六哥…你说,那人才回来三年,这就又出门去了,许久不见回来,狐主怎么也不着急,反而天天焚香,心情愉悦。”
既然对方的意思还不明朗,那他只好再试一试这执剑长老的深浅了!
后来几日,田不易也曾来了兴致,考校了张小凡一番,却不想,因为前日张小凡修炼“金刚不灭体”过度,这体内清气不得运转,修为倒还不如此前,最多只有玉清一层冒头而已。
宋大仁紧皱眉头,上前扶起张小凡,道:“小师弟,师父只是一时气恼,不打紧的。只要你勤加修习,迟早会得他老人家认可的。”
只不过,这河阳城中也并非具是些凡夫俗子,藏锋斋之中,今日依旧紫烟缭绕,香韵盎然…说来也怪,自从三年前开始,这几乎从不开门的斋子,竟然开始日日焚香,香气透射数里,却又不刺人口鼻,平平淡淡,几不可闻。
青云门七脉会武将至,山门内各自准备策划,正是忙碌之时,却又恰好听闻斩龙剑一事,一时间,不少人都存了看热闹的心思。
对于他们而言,只要山上还住着老神仙,魔教妖孽不会在此处肆虐,日子平安喜乐就已经足够,又哪儿顾得了其他?
—————————————————————————————————————
张小凡心中羞愧,连连点头,自此越发努力。
—————————————————————————————————————…
佛门道家,历史悠久,老死不相往来,修真之术也各自都起源于其思想流派。以道家为例,其主旨在于一个“道”字,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佛家修真,注重体悟自身,照见五蕴,“能以一般若而生八万四千智慧”,就是这个道理。
可今日不知为何,却是早早停下,虽然表情不变,但丈步之间却有几分急迫,这可真是少见中的少见啊!
在草庙村惨案的前一夜,普智传张小凡口诀时,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修真炼气之时,务必要斩断自身与外界一切联系,体悟自性,即所谓: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那长得极是好看的,自然就是小三儿了…论修为,她不过只是只修炼了两百年的小狐妖,天赋虽然不差,但和小白或者流影比起来也只能算作驽钝…甚至,就连小六也不如。但对于炼丹一道倒是颇有心得,这可是比一般修士更加难得的天赋。再加上平日现任狐主小白虽然冰冷,却也没什么架子,她和小六也已经习惯了这颇有几分“没大没小”的说话。
他自然是不知道,他这份笨的出奇的样子在莫千觞面前,却又让后者忍不住轻笑几声了。
只是他练太极玄清道刚有小成,全身孔窍初开,灵气入体,接下来的大梵般若却又要强关上各处孔窍,入寂灭之境,这本是矛盾之事,天书调和之下,张小凡才刚有起色,可只要他一运行流影刚刚传授给他的这功法,身体里的灵气真元就好像脱缰的野马一般不受控制,难以运转。
两种**,两种截然不同的修习方式,却要从根源说起。
“狐主自有思量。”
只是张小凡本不是聪慧之人,出身农家。年纪又小,更无什么见识决断,这等大事他想来想去,徒劳半天,却仍是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更是不敢再打扰莫千觞——他最近可是又传下了另一门绝学,虽然看上去如同佛门功法,但内在又有不同。他这练的也是更加苦闷,而且进境极慢,他害怕这会儿再去叨扰执剑长老恐怕免不了一顿大骂…
“你且做好,不要出门,去报…”
只是他想的容易,做起来却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太极玄清道炼气,要张开全身七窍毛孔,引天地灵气入体沿经脉运行,以此锻炼稳固身体元气和内络经脉;大梵般若却要求入寂灭境界,闭塞全身意想行识,以己身为一世界,独见自性,以深心真元,固本培元。两套法门原本截然相反,却弄得张小凡苦不堪言。幸好在天书的帮助下,终于是有所突破,这三年来,也已经是有所成效——甚至比普通人练得还要快上不少,不过小凡自己并没有发现。
旁人不知其中缘故,甚至摸不准究竟是不是这藏锋斋逸散香气,但久居其中的小六和小三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之所以如此关心此事。一来是因为张小凡充满悲剧的一生,原本就是由此开始拉开序幕,如果他不想让张小凡如原著中一般落入那仇恨和悲哀纠缠的深渊,那么改变这件事情就是迫在眉睫…但之前就已经说过,因为种种原因,虽然莫千觞现在武力非凡,却不能通过强硬手段解决此事。算一算日子。他觉得对方也应该有所动作了。
思虑再三,苍松握紧双拳,终于有了决断。
站在后面的那人眉清目秀,似乎只是青年,但一身气魄却着实是不凡,就算是寻常王侯之家中人也没有这般气派,但即使如此,他仍然安心跟在前面那人身后。
却说当先的那人,细眉方脸,眉目看着儒雅,但双目炯炯,额角饱满,却在这文雅中自有不怒而威的气势,一袭儒袍,腰间别着一块淡紫玉佩,玲珑剔透,隐隐有祥瑞之气,一看就知不是凡品。
ps:从这一章开始必须要说一下苍松这个老货…咳咳,本书中这个人物会很复杂,甚至比原著还要复杂,所以这里必须要谈一谈。
苍松道人是书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小说开篇苍松就以黑衣神秘人的形象出现,先以“七尾蜈蚣”打伤普智,又以“神剑御雷真诀”重创他,致使普智灯枯油尽,从而也间接改变了张小凡和林惊羽的命运;青云山正魔大战,苍松偷袭掌门道玄真人,引魔教众人上山,叛出青云,揭开了青云门中的一段往事,致使青云门损失惨重;兽神进攻中原前夕,万毒门门主毒神逝世,苍松道人投靠鬼王宗,并献毒计,鬼王依此计灭掉了万毒门和合欢派。苍松道人道法高强,流波山之战,威震魔教。可以说,书中的许多人物命运的改变,都与苍松道人有关。
苍松道人对青云门是有感情的,之所以叛出青云,是因为他看不惯道玄真人。苍松是以为师兄万剑一惨死是道玄一手所害所以才叛出,他一直认为万剑一才配的上掌门一职,而对道玄怀恨在心。对道玄的恨还不足以让他叛逃,?主要是青云门上下对万剑一的处罚令苍松心中一痛。当年,万剑一与道玄看到使用诛仙剑而发疯的天成子掌门后,道玄锁住天成子,万剑一被逼无奈用剑杀死了天成子。但是道玄偷偷救下万剑一,藏在了祖师祠堂里。这一切,苍松他们都不知道,而苍松心里一直认为是道玄害死了他最敬爱的师兄万剑一,所以怀恨在心,于是暗中修炼邪门法术,并企图夺取“噬血珠”,勾结万毒门,才有了后来青云门与魔教的大战。最后苍松破坏天机锁回到狐岐山恰逢鬼王炼成四灵血阵,被血阵中的鬼王所杀
书中苍松道人感情细腻而复杂。在叛出青云门后,和金瓶儿破坏天机锁时却对青云门有一丝愧意。应当说当年和道玄共处同一屋檐下却没穿一条裤子。对自己徒弟百般呵护,大力培养林惊羽。而对张小凡、陆雪琪等人表示不屑。是书中一个很个性、很犀利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