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比王安更了解小爷了,他很清楚自家小爷的秉性,这位小爷看着忠厚,但却极度自私自利,也很有主见,凡是决定的事情便很难再改。“殿下,皇长孙伴读人选岂能轻易就定,便是李进忠再合殿下心意,老奴也以为当慎重…叫他先去上灶,每日近着校哥儿,品性自能看出,倘真是可用便给定了,倘不可用,也可着他去了,免得误了校哥儿。”王安态度很坚决。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心里未免也有些悲哀,堂堂太子殿下沦落到一个太监借钱,还得陪着他虚伪说话,这太子还不如个藩王呢。
“上灶?”
王安便问那魏家子来东宫做什么,小爷却没说,只道:“大伴,那个李进忠我看还是不错的,便叫他做了校哥儿伴读吧。”
于是便应了,叫王安马上安排下。
魏公公一想也是,当下便请太子殿下早点休息,他明日再来。太子殿下也是体帖,忙特意命人送魏公公出东宫。
朱常洛犹豫了下,寻思了下叫李进忠在西李那上灶倒是能和校哥儿朝夕相伴,虽然没给伴读的名义,但本质上也差不多,而且大伴的话也有道理,自己若一昧坚持,万一大伴知道了小魏公公借钱的事,岂不叫他轻视了。
场面话魏公公说的比谁都溜,在那也是真情流露的说了一通,最后有感小爷的赤诚之心,他给定了个明确时间,最迟明晚就把银子送来。
小爷当然予以正面评价,很是夸赞了一通。他可不愿意这个财神爷因他二叔的事反悔不借钱。
“魏公公…真是…”
没说的原因是小爷有些难为情,毕竟跟人借钱不是个体面事,而且借的还是自个父皇宠信的小太监,这就更加不好意思说了。
门房地上有铺盖,二叔和衣半靠在叠起的被子上。自打二叔来这门房后,吃住睡就在这里了。虽然很晚了,但他还是没有睡意,一直想着侄子突然来东宫的事,想着魏朝怎么被人打成那样的,想着王公公为何要那样看他。
“殿下不必如此,奴婢也是尽一点心意而矣…”
………….
小爷这才想到那李进忠原是这小魏公公的亲叔,顿时有些尴尬,不知小魏公公刚才在门房处可见着他二叔了。
朱常洛搓着手,感动的看着魏公公,心下暖和、兴奋,当场也给魏公公明确表态,他虽是太子殿下,但应该办理的借款手续他都会悉数配合。并且再三强调自己是有偿还能力的,所以小魏公公无须担心。
路过门房时,一直等在门房内的二叔看到侄子身影出现,忍不住想过去,可想侄子刚来时的吩咐,终是忍住坐了下去。
见了小爷这样子,王安就知那魏家子一定是跟小爷说了些什么,但小爷既不愿告诉他,他也不便追问。
朱常洛的声音都打颤了,再说下去的话恐怕就要哽咽了。
他想了很多,却一无所知,他甚至都不知道侄子为何要来东宫,为何要他不要多问。
不过侄儿能够回京就是好事,自打他下江南后,二叔就一直担心着,因为良臣太不叫他省心,在江南老是闯祸,每回听说侄儿犯的事,他都心惊胆战的很。
就这么想了很久,他终是有了些困意,将被子打了开,便准备睡上一会。外面却有叩门声,有人在叫:“李公公在么?”
“在,在的。”
二叔忙从铺盖上爬起,揉着迷糊的眼睛披衣打开了门,却发现外面是管事太监杨公春和刘裕民二位公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