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你郑承宪放炮的时候,可万万没想过有今日的荣华富贵吧。这个佟养性比骆养性厉害的多,其人会造炮。浑河之战、大凌河之战,其所率的汉军炮营替后金立了大功。
“夜郎自大,国丈。”魏良臣提醒了声老老丈人。
为了证明自己是懂行的人,国丈拉过魏良臣就说了一通。
“国丈放心,咱往后啊就在小舅爷身边尽些绵薄之力,替他参赞一二就行。”魏良臣一脸受宠若惊样,然后很是郑重道,“小舅爷和贵妃娘娘对咱有相遇相知之恩,若非娘娘抬举,咱家哪有今日啊,所以国丈不用多说,咱也会全力相助小舅爷。”
不过仅此事来看,大明朝的人均寿命还是太短啊。
“夜郎自大。”
“好,好,是个有情义的。”
有一次郑承宪酒喝多了,手痒,便带着孙子去杀猪,结果把个孙子给吓的半死,回来病了大半个月。
郑国泰刚想说话,却被老子无情的打断,“有什么话回头再讲,先说正事。”转身一脸郑重的看着魏良臣,“我听说你那皇军眼下有些困难,有什么难处,你跟我讲,我去求爷爷告奶奶也帮解决了。”
魏良臣有点对郑教主刮目相看了,不想这位杀猪的竟然有开眼看世界的觉悟。正准备和教主探讨一下西洋的风情,教主却转进了。
郑承宪看的开,反正因为闺女的事,朝廷上那些文官看不起自己,那他就不和文人们打交道。那些狗屁御史老弹劾他交结不三不四的人,在家胡吃海喝,那是酸儒眼红妒忌,老子就是吃光一座金山又碍着你们什么事了。老子那皇帝女婿都没吭声,你们又算老几呢?
做人嘛,就要这样。
说一千道一万,这姓魏的小子不过是个家奴,女儿女婿看重他叫他管事,不代表这家奴就要爬到主子头上不听使唤了。
老丈人得关照,小舅子同样也得照顾,得罪了哪一个都不好。
“往后,我们皇军当中可不能有那种滥竽充数之辈,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都得有真材实学才行。没个真材实学的,可不能让他们混进来,就好比老夫,虽说不识几个大字,可那三国我是记得烂熟于胸的…嗯,你也很好,能当府案首的肯定差不了,以后好生帮衬着国泰,我郑家不会亏待你的。”国丈于最后一句话特别强调。
郑国泰却好像一点也不关心正事,他也懒的和父亲多说,走到一边拿了块香瓜啃了起来。
总之,摊上这种爹,郑国泰也是有苦说不出。
从前,他郑国丈没权没势,只能在金钱和吃喝上对得起兄弟们。如今他郑家天降好运,女婿叫他儿子当大官,掌兵权,他郑国丈不趁此机会好好安排兄弟们,是人么?
郑教主倒罢了,也五十几的人了,死就死了。可郑国泰这小子三十不到就咯屁了,真是有些让人意外,他若在,也不会让儿子给人欺上门了。
一帮人进了郑家就对郑养性破口大骂,说他的姑母把持后宫多年,之前争国本十几年全是因为她,现在还想封皇太后,赖在乾清宫不走,更给皇帝奉送美女,安的是什么心思。
魏良臣是绝计不掺和这对父子的拌嘴的,都是亲戚,做姑爷的是公亲,可不能偏袒一方。
这可把郑承宪气着了,想骂又骂不出,没办法,做儿子的好面子不主动,他这当爹的只能上了。
这份恩情,他郑屠户就是杀上一百口肥猪都报答不了啊!
郑承宪赞许的看了眼魏良臣:“小魏公公不愧是府案首出身,做过两殿舍人的,就是比我这粗人强。”
当然,国丈这会是不会想前几日他家门前一个人都不敢靠近的事,更不会想眼面前他这个想一脚踹到一边的太监帮了他郑家多少忙。
万历驾崩后,东林党的干将杨涟不仅吞了万历册封郑贵妃为皇后的旨意,还带着一帮党人找到了郑养性。
兵权,兵权咧!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啊,对,夜郎自大!”
养性是他的儿子,十五岁时生的,如今已经九岁了。这个儿子样样都好,比他爷爷比他爹都强,肯读书,不喜玩闹。但有一点不好,就是胆子太小。都九岁的人了,见着猫啊狗的都害怕。
这京师左近江湖中的朋友,道上的好汉,哪个听到他郑承宪的名字不竖起大拇指夸一声“好汉子”呢!
………
不管是下面的教众,还是外面那些三教九流,道上的朋友,他郑承宪待之都是推心置腹,可谓是你们都能负我老郑,唯我老郑不负你们。
至于这个郑养性么,却真是拿不出手,胆小,太胆小了,郑贵妃就是叫这个侄子给坑了。
“爹,那债券可是我拿的银子买的。”郑国泰把瓜皮随手扔在桌上,对他老子的话很不以为然。
“就这么和你说吧,这海事的事,我懂的不少。想当年我也是走南闯北的,见过的世面不比你们少啊。后来我就琢磨出一个道理来,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郑承宪一脸骄傲。
这话让郑承宪满意的摸了摸自己的大络腮胡子,如有知音般,眉飞色舞,兴趣盎然道:“也不能这么说,读点书还是有好处的…我刚才讲到哪了?”
对于郑家父子俩的日常斗嘴,宋青阳真是见怪不怪,也就是这会有外人在,要不然他可能也会参与一下。
也不知道这明朝人取名字怎么回事,叫养性的特别多。
郑承宪比较在意这件事,也比较急,因为他可是跟教众们打了包票,人人都能有官做,有钱捞的。
“噢?说说看,别的我不敢打包票,只要是皇军的事,我就是豁出这张老脸也帮你解决了。”
郑承宪信誓旦旦,他可不是帮你小魏解决,他是帮儿子解决的。
要有投入,才能有回报。
国丈杀了几十年猪,懂这道理。
想要儿子能够坐稳这大明皇军都指挥使的交椅,首先就得让皇军上下感恩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