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陛下今天见过谁?
“带钦犯走,咱家倒要看看,这刑部的官们眼里还有没有陛下了。”
魏良臣恐吓之后便挥手示意番子带人走,他料定刑部这帮人没有胆量阻止。
这就是人多必杂的道理,也是本朝文官的通病。
好谋却不擅断,平日指点江山再是意气,关键时候却总是瞻头顾尾,难有担当。
自张居正之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皆是如此。
但只要再出一个敢断的张江陵,哪怕半个,江山社稷又何以在党争之下日益败坏,最终叫那建奴得了天大便宜。
再者,刑部本就堂官空印,主事者不过一侍郎,其人是否东林,魏良臣不知,但断定这侍郎没有胆量公然和东厂动武!
…………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东厂闯了大牢?”
叶向高大吃一惊,面色一沉,问程绍:“什么时候的事?”
“不与他硬争。”
中官剌事,两百年的威名,又岂是一侍郎朝夕间敢抗衡的。
“公公,可是将犯人解往诏狱?”崔应元上前请示,按制,东厂所押的人犯一律是送诏狱关押的。
那脸色,真是面若死灰。
刑部的兵丁和锦衣卫的校尉们没有等到拦阻命令,自是没人敢上前阻拦。东厂众番子听了魏公公如此杀伐果断的命令,又见刑部上下都叫吓住,自是一扫先前紧张不安,个个腰杆复直。
“公公,本衙并无狱所。”崔应元提醒了一声。
中书舍人无有定制,通例三到五人,负责协助阁臣处理奏疏、文本,随时拟稿并发六部事。
按制,内阁每天都有轮值阁臣理事,便是夜里都有当值的。今日当值阁臣本是浙党的方从哲,但自谋反案发后,首辅叶向高便立即入值阁房,衣不解带,以示对此案重视。
崔应元愣了下,旋即会意,重重应声:“属下遵令!”
方从哲听说后索性也不来入值了,另一阁臣吴道南曾入宫一次,和叶向高密谈之后便出宫了,下午一直在礼部视事。
在宫灯的照映下,叶向高看到的是一张满是焦急的脸,不由问道:“出什么事了,让你如此慌张?”
孔学脸上无有表情,悉听番子押解,并无异色。
魏良臣看了他一眼,道:“没有,你便给咱家建一所好了。”
果不其然,在魏良臣强势威压之下,杨东明这个署刑部事的侍郎真的叫震住了,十分踌躇,不敢擅动。
言毕,负手如若无人的向外走去,丝毫不将两侧那众兵丁放在眼中。
来人是内阁的中书舍人程绍。
“季晦兄?”
因奔得急,程绍还没顺过气来,大口呼吸了下,才急道:“阁老,不好了!刑部刚刚来报,东厂闯了刑部大狱,把钦犯王曰乾和孔学提走了!”
在金水桥上,叶向高停了下来,负手远看宫墙,大红袍外罩着的紫色披风在夜风的吹拂下,微微的摆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