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祖上刘荣就是抗倭名将,永乐年间望海埚一战保了辽东海疆两百年安靖。可以说,他广宁伯府能有今日荣光,便是从倭人身上得来的。我刘嗣爵虽只个伯爷,可举头三尺有祖先,叫我向那魏阉谄媚讨好,我宁可一死!
时任南京翰林院孔目的何良俊不无狠狠地说:“夫京城守备不可谓不密,平日诸勋贵骑从呵拥交驰于道,军卒月请粮八万,正为今日尔。今以七十二暴客扣门,即张皇如此,宁不大为朝廷之辱耶?”
刘伯爷气势汹汹的去找魏阉理论了。
遗憾之余,伯爷剩下的就只有苦恼了。
平江伯老陈真是一点骨气也没有,魏阉摆明了把他当个屁,他还屁颠屁颠的把银子给人送去了。
而这魏太监手下竟然藏了不少倭人,难怪两路大军全军覆没。
伯爷,真是十分的想不通。
就刘嗣爵这一代,莫说上阵打倭寇了,就是刀都提不动。
刘伯爷的态度很让魏公公满意,他难得的从棺材上挪下来,和刘伯爷亲切的攀谈起来。
最后,双方愉快的达成一致。
这一战,堪称大明军队的耻辱。
可你丰城侯现在做的叫个什么事,人都被放回来了,还嚷着要付自己的“赎金”,更不要脸的鼓动各家,背着魏国公向魏阉摇头乞怜,哪还有半点侯爵的样子!
魏阉没死的消息让刘伯爷甚是遗憾,本来,他还准备去吊个大唁的。真个要是就剩一口气了,他刘伯爷也不是舍不得把药铺里那些妇科玉液和金丹抓上一些送去的。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一边说着,一边朝那帮系白布条的丘八看去,他听应天知府潘斌隆说了,魏阉军中私藏倭寇,弄不好这些丘八就是倭寇呢。
这一战,也彻底让北京的朝廷认识到东南兵马的不堪,不得已重用戚继光、俞大猷等练新军,这才平定东南海疆。
还有那丰城侯李承祚,他家可是做过几任外守备、提督操江的,你便是没血性,可骨气总要有吧!
刘嗣爵十分的委屈,事情是徐公爷挑起来的,坚持要再干一次的是柳祚昌,冤有头、债有主,魏阉凭什么不先去找正主,反而找他这个摇旗呐喊的。
可老话怎么说呢,一代不如一代。
刘伯爷打定主意闭门不出,他魏阉要有本事尽管冲他来。
当时,刘嗣爵还是个青年,几乎是亲眼目睹倭寇的凶残。
我呸!
刘伯爷不以为魏太监有多大的本事,只当其是仗了部下倭人的凶狠才得胜。
知道怕就好。
可又能如何?
最后,只能自我安慰。
棺材棺材,升官发财嘛。
说不定自家经此一出,反能大发一笔呢。
只是,这个铁牌几个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