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只是这个疑问,众人只能深藏在心底了。
丰城贵人显然习惯了魏公公这一特殊的礼节,急忙也伸手迎了上去。
有上了年纪的老者数名代表百姓要与魏公公见上一面。
他笑容满面从轿中下来,第一眼便看到亦是满面笑容望着他的丰城贵人。
那一众等侯的听了,连忙端正衣冠,向着魏公公的大轿投来渴望的目光。
不劳丰城侯介绍,公公便拱手对一大白胖子道:“这位想必就是定远侯吧?咱家早就听闻定远侯大名,今日一见,侯爷果是好风采啊!”
公公快步走了上去,友善的伸出了他的手。
看来这位干哥哥和那小国舅一样,都对自己的宣传之道有了深刻了解。
人家是来欢迎江南镇守中官及其所部官兵进城的。
公公一边摆手说使不得,一边却接过礼单,看也不看就交给身边的小田,尔后笑着说道:“咱家长年呆在宫里服侍皇爷和贵妃娘娘,对宫外的人情世故一窍不通,也不知回赠些什么给你们好。索性就不送了吧,以免显得太过俗气。”
“咱本就是百姓,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啊!…老人家,咱虽年轻,但咱却知,这天下为公啊!…”
就差数百人齐声喊出“魏公公,我们支持你了!”
指不定,这两位和魏公公一样,也在等着借口事变呢。
老者说的很是委婉。
公公讪笑一声,没法子,情报说定远侯是个大白胖子,他便粗暴认知了。
定远侯邓文囿站在那颇是有些忐忑,还是丰城侯实在,忙上前岔过,为公公介绍起其他几位侯伯爷,尔后便请魏公公入府喝茶。
“唉,使不得,使不得…”
经此一幕,公公相信他的名声必将变的更好,今日南都城中除了会传诵他魏公公抬棺入城的悲壮,这一幕百姓对他的拥护热情也必将大为喧染。
一看是好事,公公大喜,急忙从轿中下来。因为过于激动,下来时鞋子都掉了一只。
丰城侯李承祚一脸红光,看的出,这位贵人很高兴。至少,在魏公公眼里,是发自肺腑的。
“既来之,则安之。”
但为不使老者等待,公公不顾形象,弯腰捡起鞋子就跑,到了老者与百姓面前时,殷切敬重态度油脸而起。
平复心头后,公公便命车驾往丰城侯府。
公公吩咐左右取钱与这老者,根据人数来算,当付三百余两,但公公豪爽,命付五百两。
宾主双方彼此眼神对视,俱是心有灵犀,无须半句言语。
各家勋臣们虽然地位不低,但架不住没有兵权,现在魏太监带着大兵进城,他们不低头也得低头。
宣传的内在,便是要勇于发动群众啊。
魏公公哈哈一笑,与众家勋臣一同入内,途中不时亲切与这位说上几句,又与那位点一点头。
百姓闻言便相继散去,人人离去时恋恋不舍,让魏公公几度哽咽。
这却是棘手了,须知公公可是和两位大佬约法三章过的,万万是不能扰民、害民的。若出了事,他魏公公苦心经营的形象也会立时崩塌的。
接下来就是场面上的事了,各家勋臣纷纷表扬起魏公公来,把魏公公听的甚是不好意思。
大厅内,也算是其乐融融。
“听闻魏公公曾是府案首,又曾为中书舍人,想来才学过人。今日难得公公到我南都城,不如就请公公题个字,留个墨宝,也好让我等以后有个念想。”
说话的是成山伯王道允,这位是开国和靖难两功臣之后。因为他的始祖是开国封的伯,但之后靖难时他家祖上也追随成祖皇帝,封了世侯。但洪熙年间却因事获罪,到正统年间才复封成山伯,一直传到王道允这一代。
因这特殊原因,王家在南都城和其余各家比就有点异类了。他之所以提出来请魏太监留个墨宝,却是真心拍马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