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赢了,就得数钱
南京城当然是大明皇帝的南京城,这个答案是容置疑的。
那么,魏公公身为大明皇帝钦命的镇守中官,到大明的留都来转一转,有问题么?
答案,也是不容置疑的!
《大明律》包括太祖皇帝的《大诰》中,可没哪条说太监不许入都城。
既然答案是板上钉钉的,那么反动勋贵们凭什么不许魏公公进南京城,他们又凭什么要赶魏公公出城。
可以说,他们能够站在魏公公面前提出他们的诉求,已是魏公公竭力按住心头怒火,愿意与他们再次妥协的原因。
须知道,这一次进军南都城,别看魏公公从始自终表现的十分镇定,似乎一切都胸有成竹。
许是天冷的缘故,公公在讲话时不时会停顿一二,还拿帕子擦鼻子,一副对面前这帮人十分不屑的样子。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又因魏公公前世是扬州人,今世却是肃宁人,所以他的讲话发音经常会串,听起来十分搞笑,甚至给人一种欠揍的感觉。
魏国公徐弘基真是不能忍了,他一忍再忍,换来的却是魏阉步步紧逼,得寸进尺,倘若再退让妥协下去,他魏国公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成功者,总是要付出很多艰辛的。
“江南镇守中官及其所部官兵未得朝廷调令,乃私自进入留都,故各衙门须加以警惕。如若该部有阻碍各部各衙门公务行为,各部当即上书弹劾,万不能姑息。”
哪怕这帮人明知道魏太监在虚张声势,可他们就是不敢动手。
魏公公强硬的立场,给那些前来参与和解、愿意妥协与让步的勋臣及官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让他们感到尴尬、难堪,只好羞怯怯地悄悄溜走了。
一些勋贵和官员见魏国公昏了头,这个时候还不低头,吓的不再到国公府了。
这让张国彦他们敢怒不敢言,只能暗骂这魏阉完全就是一幅小人得志的模样。
要不然,两千多官兵大闹南都城,那可就是又一个侯景之乱了。
出发前,他老人家为何反复于部下们强调军纪的重要性,目的就是在于预防。
魏公公深知,目前的形势对他是十分有利的。
陈福公公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不是他,上坊门也许还是会打开,但不会这么快。
“七十万两他都嫌少,这魏阉到底要多少!”
可魏国公拿什么来予以解决呢,三大营不敢动,水陆标兵营也动不了,南都城外的军队也远水救不了近火。
……
但骨子里,他却是小心谨慎,也是十分害怕的。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魏太监虽没有进入内城,可内城之中并无驻军啊。
出于刘朝用的阶级斗争弦绷的不够紧,关键时候容易妥协退让,出卖战友,所以魏公公不想去赴这个宴。
“这次入城,咱家希望某些人要认清这一问题,这南京城不是某些人的南京城,而是我大明皇帝的南京城!”
公公也坚绝不允许部下绕过他独走。
胜利,是会马上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