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
看台后排。
vip观赛区。
王力勤双手抱胸,身体略微前倾,目光始终不离赛场上那道年轻的身影。
眼见谢名扬从首局失利,到扳平比分,再到焦灼缠斗,最终还是技高一筹,以4:2的大比分,战胜篠塚大登,顺利晋级下一轮。
他才缓缓靠回椅背,不易察觉地松了口气。
“我没看错这小子。”
王力勤的嘴角,不由得浮现出一抹难以掩饰的欣慰。
想当初,谢名扬便是他亲手挖掘,力排众议,带进魔都队。
而谢名扬也不负期望,天赋勤奋自律,仅用两三年时间,便夺下全国青锦赛男单冠军。
通过u16选拔赛,与陈金、张嘉豪等人一起进入国家队。
在国乒待了不到一年,比起魔都队时期,谢名扬的实力,突飞猛进。
在国际赛场上,作为年轻小将,成绩虽远不如陈金,但也足够亮眼。。
这次多哈世乒赛,更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拿到参赛资格。
初登大赛,首局失利,重压之下,临危不乱。
犹能迅速调整心态和战术,逆转比赛。
临场应变,心理韧性,在年轻选手中,实属凤毛麟角。
想要成为世界超一流选手,球技固然重要,一颗大心脏,更是不可或缺。
虽然只是一场比赛,但管中窥豹,仍能从中看出不少东西。
秦治戬坐在王力勤的左手边,听了这话,张了张嘴,刚想说些什么。
但话到嘴边,又堪堪忍住。
“基本功扎实,技战术坚决。”
王浩点头,“球商不错,而且心理素质过硬,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就看这次世乒赛,能走多远了。”
毕竟,区区一个篠塚大登,不管是个人实力,抑或世界排名,在外协中,都算不上太大的威胁。
多哈赛场漫长,高手如云。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谢名扬才十六岁,未来可期。”
王力勤微微一笑。
语气中,带着对谢名扬的期许。
同时,也夹杂了一丝忧虑。
接任乒协主席以来,不到一个月时间,通过调研、数据分析、队内观察,以及与教练组的深入探讨,他愈发清晰地看到,男乒梯队建设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中生代断层,尤为突出。
稍微稳定点的,似乎便只有林施栋一人。
但,对林施栋而言,无论是心理,还是经验,仍需大赛磨炼。
譬如薛飞、向鹏、黄有政、陈垣宇等人,从直通多哈选拔赛的表现来看,甚至不如初出茅庐的谢名扬和张嘉豪。
“不过,以男队现在的情况,可能等不到未来了。”
王力勤忽然话锋一转。“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现在做的一切,也都是为奥运金牌而准备。”
“马泷退出国际赛场,已是板上钉钉,退一万步说,如果我们还得依靠马泷来打奥运,那就说明真有大问题了。”
“林高源从当年的‘小林将军’,变成现在的‘老林将军’,状态明显下滑,恐怕也指望不上了。”
“梁靖琨最近状态有所回暖,可他究竟能保持多久,仍是个未知数,而且以他的年龄来讲,撑到洛杉矶,也是三十多岁了。”
“扳着指头算一算,巴黎奥运周期的五虎将,现在就只剩下樊镇东和王褚钦两个人。”
说到这。
他顿了顿,这才继续道,“樊镇东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
“他之前就跟我沟通过,想去欧洲联赛打球。”
“言下之意,先且不论洛杉矶奥运那么远的事情,可以确定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樊镇东都不会为国乒征战。”
“因此,只剩下一个王褚钦。”
“中生代选手,除了林施栋以外,其他人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成长周期。”
王力勤叹了口气,“而且,成长周期,还伴随着不小的风险。”
“万一他们成长不起来呢?”
“这样算下来,借用隔壁男足的一句话,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王力勤的眉宇间,闪过一丝忧虑,“十月份的亚洲杯团体赛,事关明年伦敦世乒赛团体赛的参赛资格。”
“到时候,我们男队这边,可别连五个真正有战斗力、足以让人放心的选手都凑不齐。”
“现在的外协选手,雨果、张本智和、莫雷加德、勒布伦兄弟……差距越来越小,冲击力越来越强,我们没有任何犯错的资本。”
这一席话,从王力勤口中说出,带着一种莫名的悲凉。
想当年,二王一马,虽也曾面临过外协的冲击,甚至出现过奥运丢金的情况。
但,三人携手,彼此兜底,在08年奥运时,三面国旗同时升起,成为乒坛一段佳话名场面。
如今,二王一马再次并肩作战,却面临无人可用之境。
怎能不令人心生感慨?
闻言。
秦治戬和王浩对视一眼。
两人心里都很清楚,王力勤的担忧,不无道理。
男乒梯队中生代断档,早已是摆在明面上的一大问题。
更重要的是,王浩作为男队主教练,面对这些问题,更是无法回避。
“男队出现梯队建设的问题,我难辞其咎,我检讨……”
王浩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力勤挥手打断。
“你的难处,我们都懂。”
王力勤道,“梯队断档,在很大程度上,是青训出了问题。”
“我之前开会就说过,后面会加大力度,着手整顿青训,重新构建青训人才选拔机制。”
“而我们现在着眼要做的,是解决中生代断档问题。”
王浩沉吟片刻,面色凝重:“男队中生代断档,确实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其实,这段时间,我思考了很久,有个大胆的想法。”
王浩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既然中生代顶不上来,不如破釜沉舟,把有限的资源,倾斜给更有冲劲、可塑性更强的年轻人,比如谢名扬和张嘉豪。”
“虽然这种做法,牺牲了陈垣宇、薛飞、向鹏他们,实在有点可惜,但有舍才有得……“
言下之意,再也明显不过。
秦治戬眉头紧皱,迟疑道:“这……会不会太激进了点?”
“不,我觉得可以一试。”
王力勤沉声道,“病入膏肓,就需要刮骨疗毒。”
“痛是痛了点,但只要疗效不错,最好不要拖延下去。”
此言一出。
秦治戬心下恍然。
很明显,王力勤有心将更多的机会,给予像谢名扬、张嘉豪这样的新生代,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那些难堪大任的中生代,加速新老交替。
“也行。”
秦治戬再无异议。
“当然,只是资源倾斜,并不是彻底剥夺中生代的机会。”
王力勤补充道,“而且,还要看这次多哈世乒赛,谢名扬和张嘉豪两个人的表现。”
“如果表现差强人意,那就在后面的比赛,譬如横滨冠军赛、欧洲大满贯赛,多给他们一些参赛机会,让他们尽快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等到亚洲杯团体赛,或许就能组成一支以陈金、王褚钦为核心,林施栋、谢名扬、张嘉豪为骨干的新队伍。”
“年轻是年轻了点,但我相信他们,有冲劲,也有潜力,扛起国乒大旗,续写国乒荣耀。”
毫无疑问,在王力勤的心中,早就有了打造队伍的人选。
如今,不过借机提出自己的想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