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成化天子这性格属於我明白该怎么做。但我就是不想那样做的执拗。
三是感慨覃昌在这个地方问话,到底是故意还是失误?没看见周围其他人脸色都產生了变化么?
確实。此刻门房里其他讲官听到覃昌的话,未免都生了几分异样的情绪。天子先派方应物拜见太子,后派覃昌在这里等著问话,还能问什么?
毋庸置疑,肯定是问太子之事!在此敏感时期,被垂询国本之事,这方应物的待遇实在是令人情何以堪,至今连內阁里的宰辅也没听说过被天子垂询此事的,更別说一群只能算候补內阁的讲官。
如果诸位东宫讲官知道,迷信神佛的天子是因为方应物有点星君下凡的意思,所以才好奇的召见垂询,估计会吐几口血,然后疾声大呼“不问苍生问鬼神!”
方应物知道自己现在有点醒目,忍不住道:“小子何德何能,焉敢承蒙陛下以国事垂询?朝臣眾多,还望陛下另择贤良。”
覃昌却不管方应物什么心情,直接问道:“太子如何?”
果然是这个wenti方应物公事公办的答道:“有明君之相也。”
覃昌扫了方应物一眼,又问道:“常听人说太子有明君之相,究竟何为明君之相?”
方应物继续很麻利的回答:“秉性谦和,胸怀若谷,礼贤下士,善於纳諫,闻过即改。”不过他还是在心里吐槽著补充了一句:其实就是耳根子软的面瓜。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覃昌点点头,正要说什么时,突然有小內监飞奔而来,跑进了房中,对著眾人道:“仁寿宫有旨!召司礼监太监、內阁大学士、东宫讲官、方应物等人至文华殿!”
眾讲官包括覃昌在內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听到这道旨意面面相覷。
只有方应物心知肚明,感嘆一声消息传得好快!大概周太后已经知道消息了,要正大光明的处置此事。
说起这周太后,出身京郊农户,不读书没文化,闹过不少说出去简直貽笑大方的事情,在朝臣眼中是个很粗俗无礼、又爱斤斤计较的老太婆。再加上周家的张扬跋扈,朝臣们心中对周太后大都不太瞧得起。
但周太后的地位始终无可动摇,从英宗朝一直持续到weilai的弘治朝。全因为她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生下了成化天子,第二件就是保护了当今太子朱祐樘。
如果不是周太后真心实意的疼爱孙子朱祐樘,处处严加保护庇佑,只怕朱祐樘早被一手遮天的万贵妃暗害掉了。至今太子仍然住在周太后所居的仁寿宫,而不是正式独立居住在东宫,非不为也,实不敢也。
所以说,周太后虽然干了很多糟烂事情,甚至引发过大明朝第一次群臣集体叩闕事件,但她所做的唯二两件正確事情却都是无以伦比的大功德。
儘管这个老太婆是如此的招人厌烦,可是也风光三朝最后大富大贵的善终了,政治大抵就是这样。(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