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彼岸仿佛近在眼前
诸天万界,正在争夺彼岸绝世他我投影,以此沟通彼岸神兵本尊的造化大神通者,手中神通停顿,目光纷纷投至苦海与【真实界】。
一尊周身遍布星光,体型将近百米,宛如一尊星空巨人的造化圆满,祂手持星环,带着些许感叹,“苦海异动,水皇在尝试证就彼岸.这么多岁月过去,这位还是如此的决绝,不曾变化。”
在这尊大神通者的身旁,一位同为造化圆满的星神,沉吟片刻后说道,“纪元初期,就有道友尝试证道,看来三位天尊的消失,让祂们很多心思沉稳的道友,都稳不住心境了。”
按照从传说与造化的晋升来推断,证就彼岸的最佳时机,无疑也是临近纪元终末。
在当下时间节点,就开始尝试凝聚半成型的虚幻道果,借助“道”的吸引与牵扯,举托本性灵光,无论怎么看,都显露着一丝丝匆忙。
手持星环的造化圆满,微微摇头,“稳不住心境的,何止是祂们?”
“三位天尊消失,诸天万界没有下一纪元了,若不证就彼岸,即便我等是被众生尊称为大神通者的造化,也无法存活下去。”
“没有一位新的‘元始天尊’开天辟地,无论多强大的造化圆满,都将在末劫中彻底化为虚幻。”
对于造化大神通者而言,一个纪元虽然也算的上漫长,可时间终究是有数的。
无论是出于对“道”的追求,还是出于生命的求存本能,所有的造化大神通者都不想死。
所以,祂们才在察觉【真实界】不稳时,主动以自身道场镇压,主动延缓本纪元的存续时间。
所以,在玄君以梦幻之道塑造出一条条虚幻大道,主动镇压【真实界】,充当起半位“存世之基”后,祂们开始寻求彼岸至宝,企图夺取一丝可能存在的生机。
所以,在发觉水皇开始证道后,祂们都十分有默契的,停下手中的神通,齐齐观摩起水皇晋升彼岸的过程,对比自身推演而出的道路。
这尊宛如星空巨人的造化圆满,示意身旁的道友,看向【真实界】的某些特殊地界,“至于匆忙,我倒是不觉得。”
“那些和水皇有因果的,可能成为祂外劫的,都已经被阻拦,无法影响祂突破。”
“水皇能否成功,现在只剩下证道本身的内劫。”
话音落下,这位近似星空巨人造化圆满,眉头悄然皱起。
祂微微抬首,目光窥向时光与命运长河的上方,看着那枚已停下暴涨的半成型虚幻道果,以及环绕它而诞生,此刻却逐渐走向崩塌的弱小时光长河。
不只是祂,所有能小范围回溯过往与窥探未来的造化圆满,都发现了其中不对劲的地方,并开始对标自身推演出登入彼岸的方式,一点点的揣摩起来。
但是不等大神通者们推演出问题所在,水皇那一枚半成型的虚幻道果已有一种摇摇欲坠的趋势,仿佛无法保持“上升”的力量,各种“法”与“理”都逐渐枯竭。
三息后,一种可怕的崩坏之感从这颗半成型的虚幻道果内绽放,令其如同流星般,急速从诸天万界结构最高处同时也是最深处坠落,重新融入苦海。
“哗啦啦”
倏忽间,历史的倒影浮现,一条已经在时光长河中串联起来的“线”,徐徐抽离,然后在混沌的“无”中化作了空洞。
过往的历史发生变动了,“水皇”的一切痕迹都消失无踪,仿佛这位大神通者从始至终都不曾存在过。
诸天万界所有的传说都愣住了,祂们发觉自身的记忆某种特殊的变化。貌似好像听说过“水皇”这个名号,但又只有细微到不能再细微的记忆。而后在一息之内,迅速回神,继续在大神通者“对峙”的其间,寻觅着彼岸至宝,没有察觉出丝毫的不对劲。
唯有登临造化,感受过时光长河的冲刷,才对“水皇”的消亡感到惊悚,乃至失神。
可是,祂们关于“水皇”的记忆,关于“水皇”与自身的发生过相关牵扯,都有一种极度缺乏真实的体感。宛如与“水皇”相关的一切,只是一场白日幻梦,自身命运之外的另一种发展。
而这种极度虚幻,缺乏实感的记忆,高悬无穷高处的本性灵光,却明明白白的告诉着自身,“自身命运之外的另一种发展”,才是真正的真实,才是原本的历史。
没有经历过过往时光实时变动的几位新晋造化,在这虚幻与真实的对冲中,身形猛地踉跄了几下。祂们半个时辰前熔炼而出的虚幻大道,也因道心而出现了裂痕,有法理崩塌,境界又重新跌落传说的趋势。
钟山之内。
平复了心境变动的穷奇,带着些许茫然,低声呢喃着,“水皇证道彼岸失败.过往历史,再次变动。”
“原来,造化证道彼岸失败,会如此惨烈,这与彼岸者亲自出手,将过往痕迹抹去,重塑过往时光,好像也没差多少了。”
獓狠晃了晃脑袋,带着些许烦闷的说道,“祂在我等之中的积累,绝对可以名列前三,水皇为何还会证道失败?”
“而且,还是失败的如此诡异,如此的突然,如此的难以理解。”
獓狠看的很清楚,水皇从虚幻大道化作半成型的虚幻道果,准备挣脱苦海,托举本性灵光,都非常的平稳。这无疑表明祂推演而出的晋升方式没有任何错误,至少在前面的步骤,没有丝毫问题。不然水皇在开始挣脱苦海的一刹那,就该失败了。
本应该成为本纪元第一位证就彼岸的古老造化,却因半成型的虚幻道果,发生了难以获知的异变,彻底崩溃,最终陷入最可怕的消亡。
只要是造化大神通者,都为此感到一股莫名的惊悚。
大鹗沉默半响,一条条虚幻大道按照某种特殊方式进行排列,构成了一座大阵,散发着四象之力,倒推着两仪,最终演化出一缕缕阴阳太极,以一种近乎俯瞰的角度,倒映着自身关于“水皇”的记忆。
特别是水皇证道的过程,格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