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视台化妆间内,张远提到了对方正在筹备,不久后就要上线的一档节目。
也就是《非诚勿扰》。
这可是日后的明星节目,甚至有一定的划时代意义。
那年头的大学生们,休息时都会凑在笔记本电脑前,看这档节目中的各类“抓马”内容。
不少女嘉宾也借此成名。
出名的有好几位,甚至还有人引发了社会事件。
首先是一位叫闫凤娇的女嘉宾。
这名字取的就不好,和阎婆惜,阎惜娇也太像了。
但凡读过《水浒传》就不会取这名。
结果也应了名字。
上节目不久后,网络上便传遍了她的“艺术照”。
因为照片里捧着全家桶的造型,当年肯德基气的差点告她。
张远也看过,但是“批判性”的看。
实在不咋地。
褪去节目里的妆容后,长相就挺一般了。
身材更一般,关键还有痔疮……
另一位更出名的,倒不是靠“艺术照”,而是语出惊人。
“我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这话经历过那年代的人,应当都记忆犹新。
马诺凭借这节目一举成名。
同时也让“拜金女”这个名词成为了当年的年度词汇。
改革开放多年后,不光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转变。
尤其通过这个节目,大家发现这种思潮已经深入了不少女性的骨髓,同时公开化。
不过这位马小姐可能不知道,好的自行车,比宝马都贵多了。
但那时的女孩子就是认为宝马好,bba中,宝马的女性客户占比也是最高的,至今如此。
所以奔驰才羡慕宝马3卖的好,也想在中低端分级上分一杯羹。
所以《非诚勿扰》这节目被抨击,说他带来了许多不正常的价值观,容易带坏小孩子。
这话有些偏颇。
三观问题是社会性问题,不是一个节目造成的。
只是这节目把平时藏在人心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到了公众面前。
有大量剧本,但也契合了社会风潮。
但靠着这些有问题的价值观吸引收视率,多少不太好。
无论如何,这是一档非常非常火的节目。
所以张远很感兴趣。
可他一问,这话在对方耳朵里却变了味。
这位陆总的面色变得不太好看。
但城府还是有的,只是微微变化。
“这小子不会是在讽刺我吧……”
这位面色不好看,是因为心虚了。
心虚的原因嘛……
《英国达人秀》属于不列颠独立电视台旗下。
这位刚和张远谈了这档节目的事。
江苏台之前也和野草公司多次接触过,只不过从没买过正规版权。
老山寨大户了。
这也是江苏台日后在综艺节目上逐渐被芒果,魔都,蓝台甩开差距的原因。
而《非诚勿扰》这节目,也是抄袭的!
首先名字就是抄了冯导的同名电影,蹭一下热度。
不过江苏台给了桦宜版权费,算是“正规抄袭”。
因为电影也是说爱情,节目也一样。
除去名字外,节目的形式,场地布置,舞台设计,环节内容,全盘抄袭了一档不列颠节目,名叫《take me out》。
take me out在英语里就是“带我出去玩”的意思,可以引伸为“约我出去”。
而《take me out》这节目,也是不列颠独立电视台的招牌。
这位陆总刚和张远说,《达人秀》为什么不落地江苏台啊?
我们也很好啊。
转头对方就提了一档自己抄袭同一家电视台的节目。
张远没这意思,但人就怕自我否定,瞎想。
对方防备了起来。
莫非你作为代理,想找我们台的麻烦?
这一秒,对方连怎么打官司都想好了。
“陆总,有什么问题吗?”张远压根没往这里想,只是见到对方变颜变色的。
这节目不能提吗?
日常交往中常有这种事,一句话莫名其妙戳中了对方的“软肋”,人家就可能恨上你。
甚至日后都忘了为啥恨你,可一提你,一见你就生理性的讨厌。
所以若是被人讨厌了,不用下意识的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就像被拜金女拒绝了,也不是你的问题。
这世上巧事多了,言多必失也是这么来的。
“没问题……”对方面色恢复:“什么事?”
“我听说了这档节目的大致形式,很感兴趣。”
“我认为这类交友题材的节目,很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达人秀》能够引起普通人的共鸣,毕竟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有特长。
看着节目上的人表演,好似自己也完成了一般。
而《非诚勿扰》则是能引起年轻人对恋爱的共鸣。
爱看,就说明观众在节目中的某个环节,某个人身上,看到了自己。
“哦。”陆总若有所思的点头。
这是给我们这档还未播出的节目唱喜歌呢?
对方有点摸不透他的想法。
但也知道,这位是有能耐的,否则也不会能搞得定魔都和不列颠两头。
便耐心地听他继续说下去。
“《爱情公寓》您知道吧。”
“知道,很火。”
“当时我和优库去谈这个项目,最终敲定一起参与投资,播出。”
“这部电视剧,成为了全国首部线下线上同步播出的电视剧,并且收获了很大成功。”
“在某些人眼中,视频平台与电视台是敌对关系。”
“我却有不同看法。”
“我认为网络视频平台与电视台是互补的关系。”
“虽然受众有少部分重合,但总体上来讲是能扩大节目影响力的。”
敌对情绪很普遍,直到后来不少电视台都把没落的缘由坏到互联网大厂头上。
谁让你们思想落后,不紧跟时代。
人家芒果台怎么就跟上了,做了自己的平台。
但张远是这么说,对方未必同意他的想法。
尤其看到这位的神情,目光微微凝滞,就知道人家不敢苟同。
电视台方面觉得,网络平台盗版太多。
观众都去网上看盗版,影响了他们的收视率。
对方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后,张远觉得得反过来劝。
“这样吧,我明说。”
“我对您这档节目的互联网版权很有兴趣。”
“就像您说的,网络上盗版太多。”
“于此任由盗版发展,不如与我进行版权合作。”
“我来处理互联网平台的事。”
“这样你不光能格外获得一笔收益。”
“我还会与其他平台谈,让平台去处理版权的问题。”
“因为平台当然也不希望自己被人盗版。”
有钱拿,还有正规渠道帮着一块处理盗版。
总比又没钱,又得自己去处理盗版强。
但这只是他的说辞,就算有理,人家也未必同意。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他听张远这意思,是打算代理版权,就是要从当中赚差价。
其实张远没打算赚差价,但对方按照常理推断是这么想的。
想着你要从我们这儿赚钱,我不得考虑考虑?
张远眼瞧着对方犹豫,这一考虑就不知道哪天才成。
他觉得不行。
所以得给一个“一锤定音”的条件。
“陆总,如果我再加个条件。”
“比如,我能想办法让这节目一播出就大红大紫。”
“那我们能不能再深入讨论一下版权问题?”
听他这么说,这位江苏台的领导稍稍来了些兴致。
……
时间过得挺快,张远这边忙碌着跑各类通告。
要瞧着日子一天一天过,转眼就已跨过了年关,来到了公历2010年。
鄂省这头,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左右。
刘家的老房子没有地暖。
又是高楼,不能用暖炉。
外加是老人的房子,有老人在,不喜欢开空调,太闷。
所以大多时候,家里人都只能穿厚实点,照顾老人的感受。
尤其是一到冬天,那地板哇凉哇凉的,别说光脚了,普通的拖鞋都冻脚指头。
但今年一家三代人却都只穿着袜子,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
因为客厅的实木地板上,多出了一条价格不菲阿拉伯地毯。
就是张远在多哈买的那条。
中东风情的地毯,绿绿的,尤其图案纹样很复杂,大多年轻人不喜欢。
可年轻人不爱,老人却刚刚好!
上年纪的人,就爱这种式的。
毯子是一寸来厚的纯羊毛,自然不会凉脚。
那天回国后俩人分开,茜茜便将礼物带回了家。
“姥姥,这是人家送你的地毯。”
“答谢你帮忙的。”
张远是送她的,本意是让她能在家躺地上。
因为她本就经常卧地上撸猫。
但她则当做人情,给了自己姥姥。
这是在帮张远做人。
毕竟是老人帮忙解决了官司的事。
“哦,这东西摸着好,不便宜喽。”老人家也是见过世面的,识货。
“人家一份心意,你就别管价格了。”
刘晓丽也在旁边,伸手摸了摸,抿嘴摇摇头。
的确不便宜,还勾着金线呢。
能当艺术品。
《教父2》中,描述老教父年轻时的故事。
这位头一次干“坏事”,就是被哥们领着,去有钱人家偷了一块地毯。
不偷金,不偷银,就是奔着地毯去的。
可见这东西比金银值钱。
“代我谢谢人家,太懂礼貌了。”老太太挺喜欢。
这可比保健品什么的强多了。
“妈妈,也有你的礼物。”
茜茜掏出了一个礼盒,里边是那条她带过一次的珍珠项链。
“呦,又是这么贵重的东西。”刘阿姨都不用上手,一打眼就知道好赖。
“送你的,也是感谢你帮忙。”
“我用了一回,擦过了。”
帮老妈带上,一块去照镜子。
“品味挺好。”刘阿姨在镜子前转身比划了几下。
“可这样的话,他又帮你搞定了桦宜那边。”
“还送这么重的礼物,我们没法还。”
“他也没让我们还呀。”茜茜笑着帮忙解下:“你就安心收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