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怎么革新,那玩意儿还是气垫船。
综合世界局势再加上军事装备进展,气垫船已经有些慢慢走向淘汰的趋势了。
除了在两棲领域有一些用武之地之外,使用环境真不多。
“吴总工,时代在变化,海军的使命也在变化。”林梟直抒胸臆。“自前我们的任务大多在远海,並没有很多的两棲作战环境。”
“就算有一点点战术需要,现有的装备量其实也饱和了。”
“所以——”
没等林梟说完,陈晨插嘴:“所以我们做了革新,请移步码头,我给你详细吹一吹。”
不想去,这是林梟的想法。
但架不住陈晨的盛情绑架。
来都来了,看一眼倒是无所谓。
反正快递航母这个事儿还没完。
除非你给我拿出一艘空天航母来换,否则你这个快递航母我高低要插一脚。
来到了码头,林梟打量著前方的情况。
別的不说,就这个厂房的临时船坞的大小,就让他大失所望。
这里顶多也就能容纳一个一二十米的项目,和快递航母的体量差远了。
在船只装备这块,吨位既是战斗力,太小他看不上。
“小陈,我感觉你白费功夫,气垫船这个赛道,我有其他人选的。”
“您先看看再说,马上就好!”
话音落下,吴前带大家走进船坞。
说是船坞,可这里连水都没有,只是一座厂房,更像是机库。
而眼前的项目,著实让大家有些摸不到头脑。
直观上,它不像是船。
更像是飞弹横著放,或者无人机砍去了翅膀。
“这这是什么?”林梟脑海里有画面,可画面是糊的。
“气垫船啊。”陈晨笑道。
“你少来,我活这么大岁数没见过气垫船啊?你这玩意—是不是船都不一定呢。”
也不知道是无人机出了轨,还是飞弹劈了腿。
生出一个这玩意儿。
但林梟可以肯定,这玩意儿和任何带著『舟”这个偏旁部首的装备无关。
陈晨答疑解惑:“这个项目在我们內部明明为t1,前身是吴工主导的气垫船项目。”
“不是,你这玩意怎么浮起来?”
林梟不理解,但凡是船,一定和浮力有关係。
所以造型儘量会横向延展,而不会搞成流线型,
t1的构型,一看就是重点考虑了空气动力学。
陈晨:“浮是能浮的,只不过我们浮的不是水,是气。”
“你说人话。”
“其实您知道,我们晨盾在造船这块是新手。”
“所以我们就一直在研究,有没有把我们擅长的无人机和造船结合起来。”
“您猜怎么著?”
“还真有。”
“t1能利用高速时飞行式下方產生的高压区域形成升力,从而可以实现贴水面飞行。
99
“和气点船看起来差不多,只不过t1的速度更快。”
林梟听完都傻眼了:“差不多?差远了好吗?
,
不愧是晨盾。
造船,也是无人机的模样。
晨盾作为首屈一指的军用级无人机製造商,生產的无人机无非三个特点。
快、大、自杀。
快来自於他们出色的空气动力学技术积累。
大则来自於物流装备的基因。
而自杀,则是极高性价比的代表。
万万没想到,陈晨搞造船,也把这三个基因揉进去了。
林梟完全能明白。
所谓的气垫船,实际上就是地效飞行器。
通过空气动力学形成在水面快速飞行的局面。
某种意义上,这个项目和之前晨盾的所有无人机项目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没有水面的摩擦力,航行速度是一般船只碰不了瓷的,这是快由於水面高压区的存在,能够托起较重的载重量,这是大。
至於自杀,那是陈晨的看家本领,只要造价够低,所以装备都能自杀。
不过地效飞行器也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之所以不被推广,皮裤套裤必定有缘故。
“小陈,你要说你做了个贴水面飞行的无人机,我就懂了。”林梟並不买帐。“但又没有一种可能,地效飞行器这个模式有致命缺点?”
“比如?”
“比如適航性。”
陈晨点头:“確实,由於这玩意儿只能在海面上十米范围內航行,受到风浪影响比较大。”
“但我们通过ai技术的嵌入,解决了耐波性这个问题。”
“现在的t1可以通过毫米波雷达自动识別地形,从而调整飞行高度。”
“嘶——”林梟眼前一亮。“那隱蔽性呢?”
“还可以吧,启光超材料那边对抗腐蚀隱身图层有研究,所以我们应用在了这个项目上。”
“再加上本来t1就是贴海面航行,高空雷达的效果有限。”
“所以基本上能悄无声息的执行任务。”
林梟的目光越来越有神:“航速航程这些呢?”
“航程1200公里。”
“速度0.65马赫。”
“最大载重一两吨,后期还会提升。”
林梟:“—.
想要。
你早这么说,我早就来了。
还用得著在你那破快递航母上溜达?
这哪里是什么气垫船?
这就是航母杀手!
在林梟看来,陈晨好像在风轻云淡间,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武器类目。
无人机+地效飞行器=无人地效略隱身自杀式武器。
飞得快,载重量大,还长期和海浪杂波混在一起,基本侦测不到,而且专攻亍三路。
常规的海上防御手段,无非近防飞弹。
可谁家的近防飞弹能防十米以亏的高度,连发射的漠空的空间都不够。
也就是说,这玩意儿只要飞是去,几乎无敌。
1200公里的航程,就算来个往返,也够用的。
而如果考虑有去无回的话,等於林梟有了一枚速度蔑快还无法防御的鱼雷。
“造价呢?”林梟快托翘嘴了。
“800万,还有亍降的空间。”
林梟没说话,咨里只有渴望。
800万的话,降不降的不打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