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维约夫伯爵,你今天还没有发话啊。”
这是被点到名了,而且这位军事会议局局长在军中,哪怕是他才华横溢,之前战果辉煌,大概也不能够忽视他的注视。
他甚至是在督促自己发言,那么也只好说了。
“我想这就是调度的失败,我们的战前部署虽然取得了成功,一度夺取了那几个村庄。可是我在普鲁士军队的前线看到的,就是布吕歇尔的先头部队在那里,竟然几个小时没有得到任何支持。这样的情况,確实也不应该被原谅。可是现在又能够怎么办呢?临阵换將並不能够解决问题。”
他是太清楚眼前情况的了,因此也不打算得罪哪一方。
不过这说话的口气,总是有可能会被人想到有些阴阳怪气。
阿拉克切耶夫听到这里,也没有什么反应。
但是维根斯坦的失败,大家是都认同的。
他在散会以后,却把索洛维约夫叫来。
“米沙,我想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维根斯坦抱歉,他的这个水平,不应该担任总司令,如果作为个军团指挥可能还可以,但也不过是能够对付一些疲惫的敌人,在有利的地形卡住位置,仅此而已。”
“那我知道了。”
“您可不要对人去说,如果有人会记恨我呢?”
“彼得·维根斯坦伯爵不是那一种人,这总是为了公事。”
阿拉克切耶夫这么说了,索洛维约夫倒也无所谓。
但是谁大概也想不到,等到十几年以后,等到再次对奥斯曼帝国用武的时候,因为前线主帅的问题,俄军內部又会爆发爭论,而且引发混乱。
现在索洛维约夫大概也不会知道自己和维根斯坦的关係会变成什么样子,他只是要对执掌大权的伯爵说些事情。
阿拉克切耶夫似乎还能够做出一些政治交易,比如说斯佩兰斯基一家四口从流放地回来。
伯爵钦佩前国务卿的才华,虽然是政敌,但是私下里也没少帮助,至少是让他在软禁生活中,过的也还算如意。
甚至出於对沙皇的忠诚,伯爵也知道,亚歷山大要进行改革,或者继续专制,都需要这么一个出色的文官来加入到治理当中。
如果沙皇本人想要改革,那么他应该在中枢。
如果沙皇本人要专制,斯佩兰斯基就可以到地方去担任总督。
考虑到斯佩兰斯基名义上也是索洛维约夫的妹夫,这自然也要在一个交易当中。
“可您这样做的话,也难免会让一些人有意见。而且您也知道,卡拉姆津先生的事情,我还是参与了的。甚至要认真的说,他的那一套並不是俄罗斯真正的传统。”
“並不是真正的?”
“是的,如果您仔细看过他的文稿,就会发现一个紕漏,那就是他参考的事情,都是从米哈伊尔皇上开始的这套稳定的体系,更早的莫斯科大公国时期,却没有见过过多採用的內容。像是我们国家对於金帐汗国的了解,也並不是那么深刻.”
要是谈起来学问,阿拉克切耶夫也会头大。
索洛维约夫在这方面是很能说的,能文能武的俄国贵族当中,他在文化方面,不光是诗歌,也还有著述。
这样下来,像是达维多夫和马林这样的军旅诗人,大概也不能够望其项背。
这得以后再有人出现,可能才会好一些。
至於他要掉书袋,阿拉克切耶夫还是放弃了让自己享受这种知识的轰炸。
“您还是说些別的事情,比如说那个战略,之前我只是听了一半。”
“不应该再交战了,我们现在应该避免和拿破崙交战,放弃德勒斯登,他一定会冒进而东来,我们在这个时候截击之,也能够让我们在內线作战中取得优势地位,並且最终取得胜利。”
“那普鲁士人呢?”
“如果仅仅为了一个柏林,就放弃了全盘的胜利,那么这个盟友”
索洛维约夫考虑到俄普关係,也没有明说。
阿拉克切耶夫自然也明白,毕竟这小子在普鲁士內部还有不少朋友,不能说那些难听的,就像是他之前的处事那样。
“你准备要怎么做呢?”
“总会有机会的,放在波兰境內进行作战的话,这一次普军的力量尚能够保持,而且我们的后备军团都在华沙附近。甚至不需要那些奥地利人,就可以在这里和法国人对峙。进可以在维斯瓦河-奥德河之间与法军会战,退也可以依託维斯瓦河。拿破崙如果要去柏林,那就把这座城市给他,要是他愿意到波兰来,我想这一次波兰人也会见识到法国佬的真面目。”
阿拉克切耶夫也知道,俄军在波兰的军纪很好,一方面是因为法国人迅速的溃败,导致很多企图抵抗的波兰人,最后还是投了。
另外就是沙皇本人还是对波兰有些想法的,比如让波兰人成为自己的臣民,因此对军纪也有所约束。
当年苏沃洛夫镇压华沙起义,也只是对布拉加区这个抵抗最为激烈的地区进行了清理,几乎枪毙了大量成年男性罢了。
在华沙以外的地方,波兰人也不见得想著要独立,甚至因为俄军当时在周围城市和村镇的纪律还不错,因此也没有发生什么抵抗。
现在的华沙,对於法国人可能还有些期待,甚至还包括沙皇本人的密友恰尔托雷斯基亲王。
这个“隔壁小波兰”从来都不是个安分的人,从外交大臣任上下来以后,他回到立陶宛去,又从立陶宛到彼得堡,甚至现在他也怨恨起来亚歷山大,不愿意兑现当初给波兰独立的承诺。
只是不知道他这种奇怪的想法,究竟是为了什么。
但要是法国人也像是在德国那样征粮的话,大概波兰人也会清楚,什么是“法国鬼子”。
那样的话,今后会怎样,也是一种未知的局面。
只是坏处也不是没有,大概奥地利一时间也不会加入到战场当中。
索洛维约夫的这个招数,甚至可以说是阳谋。
阳谋之下,哪怕是法国人,他们进入了支持他们的波兰,最后大概也要上套的。
毕竟要做出这个决定,波兰人大概也会像是过去反抗俄国人一样来反抗法国人,过去的很多成果,大概也会付诸东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