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徐达简直化身先天土木圣体,玩命在北方筑城,不仅打造出后世闻名天下的山海关要塞防御体系,北京的大都城同样被他缩小加固了一遍,山西的大同和太原更是被他修成了铜墙铁壁,让攻城方看起来就脑壳疼的变态程度。
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河套地区。
河套就是黄河向北流淌的几字湾处,这里北有阴山山脉庇护,能挡住草原的冷空气,和沙漠的风沙,西面也有贺兰山为倚仗,同样圈出一片背山面水的平原。
按照天然的山水地理格局,河套大致又可分为前套(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后套(巴彦淖尔地区),以及紧靠贺兰山的西套(银川平原)这三块地方。
这里的温度和纬度,与辽宁类似,理论上是能够进行农耕的,但降雨量偏低了一些,按照后世地理400毫米年降水量才适合农耕的界限,这三块地方又都达不到农耕标准。
其中条件最好的前套(包头、呼和浩特)地区,年降水量在300到350毫米,勉强能够到400毫米的边,但西套的银川平原,和后套的巴彦淖尔可就差太多了,银川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巴彦淖尔更低,只有150毫米左右。
但是,这三块地方都有黄河水可以灌溉,解决了农耕用水的问题,所以这三块地方确实是可以种地的。
尤其是其中的前套地区,从春秋赵国的时候就被赵国纳入领地,还在阴山上修了赵长城,汉朝还在这里设置了云中郡,自古便有塞上江南,黄河百害,唯利一套的美誉。
然而原历史上的明初,朱元璋却始终未曾经营过这片土地,老朱只在前套最靠近山西的边界处,设立了一个东胜卫,之后就再也没管过河套地区,直接放任自流。
以至于后来河套被蒙古人所侵占,俺答汗最开始是在后套(巴彦淖尔地区)放牧,再后来他又更进一步,来到前套(呼和浩特)地区,还招募汉人流民,流亡军户去河套种地,收取的赋税却比大明还低,以至于有许多山西百姓主动跑去投靠。
同时他还大量招募汉人工匠,搞起了手工业,用来打造兵甲,甚至他还在呼和浩特筑起了城池,最开始叫做归化城,到了清末民初,又变成绥远,新中国又变成了呼和浩特,也就是说,呼和浩特这个城市的前身,就是俺答汗建立的。
这厮占据河套之后,后来在嘉靖时期果然酿成大祸,双方因封贡事件不和,俺答汗直接出兵大同,武力威胁大明必须开放互市贸易,结果大同总兵贿赂了俺答汗,让他换个地方进攻,于是这厮就转去古北口破关,兵临北京城下,在北京周边劫掠八日,大明被迫答应城下之盟,同意开放互市贸易,后世称之为庚戌之变。
从这件事就不难看出,河套地区对北部国防体系的重要性,这个地方你不去控制,自然就会被蒙古人占据,把敌人放到离自己那么近的地方,想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好事。
然而鲁锦一直想不明白,当初朱元璋为什么放着河套不管,他还设置九大塞王守边,山西的宣府、大同、太原,被他放了三个儿子,防区连成一串,甚至在甘肃、宁夏也放了两个儿子。
可唯独河套地区,前套、后套、西套(银川平原),一个儿子都没放,根本就没纳入大明的北部防区之内,河套地区这么重要的地方,直接被老朱放弃了,就很离谱
鲁锦是搞不清朱元璋的脑回路,那就索性不想,朱元璋不要的地方,他要。
于是自从那次北伐灭掉元廷,收复漠南之后,鲁锦就在持续的从山西往河套地区移民,在鲁锦看来,河南是中原腹地,现在漠南也被自己拿下来了,陕西的关中地区也在大明的控制当中,河南周边根本就没有敌人,因此移民的优先级并不高。
反正肉烂在锅里,地又不可能自己长腿跑了,河南本来就是个四通八达的十省通衢之地,就算一个人口都不往河南迁移,凭借中原的人口汇聚效应,今后慢慢恢复也能恢复过来,但像是河套、内蒙这样的地区,你现在不管,今后可就真没了,这就是鲁锦和朱元璋的移民战略不同之处。
而如今驻守在河套地区的,正是徐达率领的第47军119师,并且在这个时空之下,徐达同样显现出了他先天土木圣体的潜质,带领山西移民在河套地区疯狂筑城
这个时空之下,大明建国元年的时候鲁锦北伐成功,建国第二年就开始向河套移民,第一次就移民了三个师,按照每个师下辖三团的老编制,一个团就是一个县,三个师就是九座城。
因此仅仅一年的时间,徐达就带领移民占领了整个前套地区,还在前套筑起了两座府城,三座关隘,其中还在后世呼和浩特的位置,筑起了一座新城,被命名为云中府,当然这些新城现在还只是夯土结构,还没来得及包砖。
关于城池的选址上面,这还真不完全是巧合,主要是呼和浩特那个位置,不仅紧邻大黑河,方便农业灌溉,同时呼和浩特北部的阴山中间,还有一道山谷,可以从前套直通阴山以北的草原,后世将这道山口称为‘什尔登口子’。
换句话说,既然前套可以通过这个山口到阴山北的草原,那草原上的敌人自然也能从这道山口进入河套。
所以徐达才和俺答汗一样选择了在这里筑城,俺答汗主要是为了交通方便,徐达则是为了就近筑城堵死那道山口。
他不仅新筑了一座云中府,还在什尔登口子的位置建造了一座小型关隘,取名青云关,关城后面还新设一个青云县,名字就是很直白的地理名称,意为大青山中间的豁口,正对着云中府的那个县,故而叫做青云县。
青云关关城虽小,但却异常坚固,一座小小的关隘把山口卡的死死的,将来再从移民中训练一批内卫军在这里长期驻守,就不用担心有敌人从此处进入河套了。
除了云中府和青云县之外,元朝原本在前套东侧也设有三个县治,分别是东胜州、云内州、丰州三县,这三个县也被鲁锦的大明保留。
现在又新增了中固县(达拉特旗)、武灵县(纪念赵武灵王)、黑河县(黑河河边),这三个县,一下子就把前套地区,不算后世包头周边,就增加到了八个县的规模,每个县暂时只有4500人,一个团的规模,将来再迁来一些女子,繁衍生息,很快就能增长起来。
其中中固县的位置,就是大青山西侧余脉,与黄河之间形成的狭窄地区,山河相夹的最窄处只有五六里的距离,非常适合建造关卡,如果在这里拉一道城墙,就可以封锁后套与前套的主要通道,这样即便有敌人从后套(巴彦淖尔)打过来,也可以凭借这里的关卡抵挡一阵,为后方调集援军争取时间。
于是徐达就在这里也建造了一座关城,取名中固关,意思就是让前套中部最坚固之处的意思,关叫中固关,关城东侧就是中固县,将来可以用这里的人口就近把守关城。
然后过了中固关继续往西,便是后世的包头地区,徐达同样在后世包头的位置新筑了一座府城,取名九原府,和呼和浩特的云中府一样,同样是恢复古地名。
另外在九原(包头)东面又新设武安县,九原西面,在前套与后套的交界处,同时也是乌拉山与黄河之间最窄的地方,参考中固关,徐达又在这里新筑了一个西胜关,对应最东面的东胜县,西胜关东侧又新设一个西胜县(乌拉特前旗),西胜县与九原之间还新设一个武定县,整个包头周边,含包头本身,一共新增一府三县。
至此,仅仅一年的时间,徐达就控制了整个前套地区(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在这里新增九个县治,再加上原来的三个县,整个前套从东到西一共有12县,还有三座关卡,基本上把这块能种地的塞上江南彻底稳固了下来。
今年一开春,又有三个师的新移民从山西大同出发,走西口(杀虎口)奔向河套地区,而徐达则是带着他们从西胜关继续西进,现在前套地区已经差不多占满了,所以他要带着这批移民继续去占领后套(巴彦淖尔)地区,在那里新设九个县,恢复西汉时,朔方郡对后套地区的统治。
用堡垒战术,一座城一座城的,把整个河套全部填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