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打扫完寺外卫生,谢师父来到邱逸鸥房中继续讲授《允执心经》。
讲完,他道:“至此,这部心经便已全部传授完毕。这段时间,你修炼刻苦,体内真气不断凝聚积累,应已开始触摸真气修炼的首层——‘炼精化气’层。但真气修炼是个极其辛苦且漫长的过程,需绵绵用力,方能久久为功,切不可沾沾自喜,有一日荒废。”
邱逸鸥问道:“师父,真气修炼共有几层?”
谢师父道:“据我所知,共分五层,依次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归元、小周天圆满、大周天圆满。每层又分初、中、高三个阶段。共计五层十五阶。”
邱逸鸥又问道:“那何谓真正到达真气‘炼精化气’层?
谢师父道:“当你将体内精华逐渐转化为真气,用意念引导,将其储于丹田。丹田内随着真气不断充盈、沉淀,变得如水一般有液态之感。之后,新转化的真气皆能顺利汇入,储存的真气能跟随意念灵活调用,即可称达到了‘炼精化气’层。”
邱逸鸥接着问:“那丹田液化后,对容纳空间的大小有要求吗?”
谢师父听闻此言,有些惊讶,但神色上并瞧不出变化,答道:“丹田容纳的大小并非触境的评判标准,每个人的丹田空间也自然各不相同。但对之后修炼能到达的层级有极大关连。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不稳,房倒屋倾。”
邱逸鸥道:“是否说丹田的容纳空间越大,对今后的修炼越有利?”
谢师父答道:“正是如此。丹田为根本,其容纳大小决定了真气存储的多少,空间越大,今后便越有可能冲击更高层阶。为何我讲授心经时,每日只讲解二句,便是希望你将基础打牢,不要急于求成,以免欲速则不达。”
邱逸鸥合掌道:“师父有心了,多谢师父!”
谢师父道:“无需客套。目前你感受到自己丹田是何形态?”
邱逸鸥答道:“丹田已有碗口大小,仍在缓慢扩大,且正逐步呈液态趋势。”
谢师父道:“随着真气修炼层阶的提升,丹田容纳空间仍会缓慢扩充,但远无法与未达‘炼精化气’前,开辟丹田时的进度相比。你现在尚未触境,能达到碗口大小,已较一般人强上些许。切莫心急,每日勤加练习感悟,静待身体自然突破方为正道。”
又道:若能在触境前继续扩充丹田容量,你今后的修炼之路将获益无穷。这也是贺前辈之前特意叮嘱我的。”
听完,邱逸鸥心头一热,心想,自己与贺前辈萍水相聚,未曾想他这么一位高人,却对自己关心惦记如此之多。
合掌答道:“弟子定然谨记师父教诲,固牢基础,不贪功冒进。”
谢师父接着道:“你且继续修炼。下午,寺里二位高僧要出关论道。你用过午饭后,未时,即随我去打扫寺内卫生。”
邱逸欧问道:“是哪二位高僧?往日为何不见如此隆重。”
谢师父道:“他们并非你平日里所见的诸位师父,而是这回岳寺的镇寺高僧。一人为本寺住持,觉知大师,主修佛法;一人为本寺班首,觉行大师,主修武学。二人在各自主修领域皆造诣极深,均为得道高僧。”
邱逸鸥问道:“他二人是方才云游归来吗?”
谢师父答道:“并非如此,他二人一直在寺中。”
见邱逸鸥满脸疑惑,又道:“藏经楼后的围墙外,本寺还有一处僻静之所,他二人就住在那。那里有数栋楼,二人各居一栋。但常年闭门修炼,足不出户,仅几名弟子在侧随习。此次闭关,二人皆已有一年多时间。不单是你,寺内有些入门不久的弟子对此也不知情。”
邱逸鸥道:“但我每日随师父清扫,并未见着藏经楼后有门?”
谢师父答道:“门在藏经楼内,一层有小门相通。藏经楼与小门平日皆有武僧值守。你尚且未进过藏经楼,自然也未见过此门。”
邱逸鸥道:“原来如此。为何也未曾听师父提起过此事?”
谢师父一脸镇静,道:“寺内规定,不得对外人提及二人高僧。谈论其居所等细节,更要受寺规惩戒约束。”
邱逸鸥道:“那师父今日为何又告知与我这些?”
谢师父不动声色,道:“你本是贺前辈相中之人,加之入寺这段时日,我察觉你品行端正,诚实正直,便觉得告知你也无妨。”
邱逸鸥听了,心头又是一热,忙合掌道:“多谢师父信任!弟子定然也会谨记寺规,不与他人言及此事。”
随后,谢师父先行离去。
邱逸鸥修炼至午时末,用过午饭,照旧来到大殿前坪,与谢师父开始清扫。
到申时,邱逸鸥二人已将寺内卫生清扫完毕,并比之以往要更为干净。
谢师父道:“走,你且随我去拜见二位高僧。”